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散文书写——绵阳当代散文创作论之张怀理

绵阳日报 2017-07-30 07:33 大字

□孔明玉(绵阳)

较之于阿贝尔、陈霁、冯小涓这些以散文书写成为四川文学奖得主,并因之收获了更大的文学声望或社会影响,张怀理便显得很有些哑然和落寞。他应当算是绵阳当代散文创作界的资深作家,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开始在当时享有很高文学声誉的权威杂志《散文》上连续发表散文作品,并赢得了时任该刊主编的欣赏和赞誉;在数十个文学之旅的春秋里,他的散文创作虽然时断时续,但也能积小流成大河,出版了《男人爱漂亮》《有一些感动》《温馨文字》等散文集。这些皆表明,张怀理的散文创作成就并不逊色。深入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表层和内层上看,是张怀理散文在精神深度、散文品格、艺术境界等方面的有所欠缺,以及散文著述内部质量的不均衡所致;从深层看,是因为张怀理的散文艺术是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观念的表达,而失之于当下仍然由精英文学思想主导的文学评价标准的认同。

如果从文学创作同社会生活之间所具有的密切程度来进行问题的考量,可以说张怀理的散文是绵阳当代散文作家中最富于日常生活气息和世俗情怀意味的,无论是他先前出版的《男人爱漂亮》、《有一些感动》,还是后来推出的《温馨文字》,其中的绝大数散文皆是如此。或是从情感感知的视角出发,非常细腻地描写父子之间、父女之间、夫妻之间、同仁之间乃至众多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之间在亲情、爱情、友情、人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试图表达这个时代之于人的各种情感生活所具有的某种意义达成,如《纤纤素手》《碑》《金桔》《吃点回头草》等所表现出的;或者是以个体人生经验作为探寻这个存在世界的原点,对一件小事、一幅风景、一种现象、几处细节、几种情形、几句话语进行较为繁复深入地叙写,力图在这个纷繁、变化的世界中探明一个普通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如《将善良进行到底》《把生活当生活才是生活》《男人的弱点》《让生命去等待》等显现出来的;抑或是以一个当代作家的文化自觉、文化认知、文化判断为基准,通过对社会时尚、文化风尚、生活新潮等的深沉体味和思量,透视它们之于当下社会普通大众的文化心理、情感认知、人文精神的影响,如《与刘德华换张脸》《把钱叫钱钱》《远离淑女》《我与网友有个约会》等所展示出的。尽管在这些散文里,含有些许张怀理故意为之的骄矜成分和美饰意味,但他对于日常生活的叙写、对于生活意向的传递、对于社会时尚的关注、对于世俗情怀的表达,却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心理诉求和生活取向,贴近了当下文化市场的接受需要。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讲,张怀理的散文其实是一种文学艺术同日常生活、平民诉求、普通情怀的无缝对接和审美达成。

对于生活哲理的发现和审美表述,无疑是张怀理散文的另一个明显特征。从中国文学发展的宏观视角进行审视,叙事、抒情、言理,在中国传统散文艺术观念里常常是三位一体、关联紧密,这种“三段论”式的散文写作模式,如一种力量无比的精血已然深深地浸入中国作家的骨髓,作为这个作家群体中的一员,张怀理的文学身体里也自然而然地不会或缺这样的精神骨髓。中国散文发展到今天,言理之名已经被哲理表达所取代,表现方法也已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而富有现代美学的特质,这从张怀理的散文创作中便可以管窥。张怀理对于哲理的发现,完全是着眼于日常生活本身,他有如一个时光隧道里的精神拾荒者,穿行于林林总总的生活流、事件流、情感流之中,对那些潜隐其中并且容易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的生活道理、人生哲理进行思考和洞悉;在对哲理的审美呈表形式方面,也显出相当的灵活而充满智性,或于文中,或于文尾,或是相机切入,或是自然涌出。平凡琐碎的家庭生活里,总免不了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磕磕绊绊,怎样解决这些繁多又细碎的矛盾,每个人应当是各有其法其技的,作家的方式是在轻盈的舞步中进行参透:无论是我进你退还是你进我退,只要能达到彼此舞步的协调,它便是和谐的,家庭生活中的夫妻之间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登山时遭逢意想不到的各种险阻,这是我们旅行者攀援登高中常常会发生的事,是奋力跨越还是畏葸不前,这需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所以作家认为山的险要实际上充满着辩证法:对于蹒跚学步的婴儿,一个小小坎儿就是某种危险;对于勇敢而擅长攀高登险的能者而言,即或长空栈道也不过是一马平川罢了。春分时节观雨,本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但老天很多时候并不顾及观雨者的快乐,忽尔以凶猛的雨势纵横大地,制造一片狼藉,身临其境的作家深有触动,又不无某种道理的发现:春雨贵如油,灌万物以生长,这当是一件极好之事,如果一旦雨水过量,就会泛滥成灾,将浇灌生命变成摧残生命,使功劳变成罪孽。

对日常生活的叙写、对生活意向的传递、对社会时尚的关注、对世俗情怀的表述、对生活哲理的探究,这些都为张怀理的散文赢得了不少喜爱者。但透过这样的表层,我们又十分强烈地敏觉到他散文里隐藏着的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思想观念的坚执。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确是当下中国较为流行的一种美学思想,将文学写作建基于之上,带来的成效显而易见,譬如文学作者能更为自如腾挪于雅俗两界、文学表达更加趋近大众的诉求、文学作品更能赢得市场的青睐等等,但由此产生的弊端也是有目共睹的,诸如文学品格、艺术境界、审美精神的不断下沉,特别是它对于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社会问题、重要人类关切等所采取的刻意回避和有意缺席,使文学的精神承载大幅锐减,这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学事业繁荣和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造而言,它将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对之,我们理当应有足够的警醒。

(作者系绵阳师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新闻推荐

媒体曝光失信黑名单 让“老赖”无处藏身 上半年游仙法院曝光“老赖”480人次履行标的金额220余万元

本报讯(叶佩林实习记者杨佳)昨(28)日,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法院召开2017年上半年工作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今年上半年,游仙区人民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1919件,其中刑事、民商事等各类案件1390件,执结案件529...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