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旧衣贩子打着慈善组织名义回收衣物牟利,造假成本低 小区里的“伪慈善”旧衣回收箱如何追责?

南宁晚报 2022-03-24 10:41 大字

印着慈善机构的名称、打着慈善公益的口号吸引小区居民捐赠旧衣,背后却用于售卖牟利——今年“3·15”期间,调查报道《“慈善旧衣回收”生意经:仿冒回收箱摆小区,有人称年赚数十万》引起广泛关注。

据报道,民政部近日发布提示,强调“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表示:近期个别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的违法旧衣回收活动较多且集中,提示是针对这一情况发布的。

现象假慈善真敛财

今年“3·15”期间,有媒体记者联系上一制售旧衣回收箱的商家,对方发来的一些其制作出售的旧衣回收箱中,部分箱子上印着慈善或公益机构的名称,并印有民政部备案号,箱体上还有不少慈善宣传语,如“献爱心益起来”“旧衣旧物爱心传递”等等,箱体侧面注明的“衣物去向”,称将捐往困难地区。

记者拨打上述旧衣回收箱上的电话,声称想收购旧衣,对方多数表示可出售旧衣,并声称“质量好,都是小区(旧衣回收箱)货”,未经分拣的旧衣2000~2200元一吨。而一名从事该行业的知情人称,一个旧衣回收箱一年至少可回收1吨旧衣物,“放置200个箱子,一年随随便便五六十万”。

仅需99元,便可在相关购物平台上买到写有“爱心捐赠”字样的旧衣回收箱,记者在相关购物平台上检索后得到这样的结果。此外,据多家媒体调查报道,商家甚至会主动提醒客人在定制时加上“慈善”“公益”字眼,以回收到更多衣物。2021年2月,四川省江油市民政局发布公告处罚了4家设置爱心衣物投放箱的非慈善组织,拆除投放箱、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两万元罚款。

近日,《公益慈善论坛》主编张以勋对记者表示,假慈善旧衣回收是影响慈善事业形象多年的难题。张以勋告诉记者,还有一类不合规的衣物回收,是有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将公募权出租给企业后,这些企业打着慈善组织名义回收衣物,但未按照约定将回收的衣物用于慈善。

民政部最新发布提示中的第二条,也针对这种情况做出警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开展废旧衣物公开募捐,应当严格按照慈善法及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制定募捐方案……发现冒用本组织名义的,要及时发布公告澄清事实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分析造假成本不高

记者联系上部分旧衣回收箱上公布的公益慈善机构,其中,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旧衣回收项目的负责人魏天亮称,绿发会的旧衣回收箱收到的衣物,全部都会公布去向,比如捐赠、二次加工,绝对不会对外出售。

经他辨认,记者看到的上述印有绿发会名称的旧衣回收箱为仿冒,箱体上除了“服务热线”不是绿发会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其余内容、颜色都与绿发会的旧衣回收箱相似,难以辨认。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回收箱虽然打着慈善或公益的旗号,但背后大多数都是旧衣贩子。有定制旧衣回收箱的商家表示:“一般只印上公益、环保的口号,不会有人查。”这一类旧衣回收箱也是定制最多的。

魏天亮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该机构旧衣回收箱被仿冒的情况。“之前广西、湖北、云南都出现过,我们发现了就报警,前段时间湖北恩施也发现了仿冒箱子,当地民政局已经帮我们清理了一批,但防不胜防。”他表示,每次听闻哪里出现仿冒旧衣回收箱,绿发会都会派志愿者去调查,找到就报警或报告当地民政局,但由于旧衣回收箱太多,分散地域广,调查起来难度也大,“最近我们还派了人去长沙找,只能一个一个找。”

公益机构打假成本高,然而造假成本却不高。有媒体记者在淘宝平台咨询旧衣回收箱定制事宜,会有商家主动询问“有没有参考照片?”商家称,只要客户提供图片,他们能定制出一模一样的,仅需400元一台。

建言加大监管力度

这些“伪慈善”该如何监管?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窦贤尚介绍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三条“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及《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第三条“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面向公众开展募捐。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和个人不得开展公开募捐。”的规定,私人或私人机构仿冒慈善机构的旧衣回收箱,或者打着慈善口号私自放置旧衣回收箱募捐旧衣,都属于违法行为。

他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还规定,捐赠人对募捐活动、捐赠财产管理使用等情况享有知情权,如果私人机构打着慈善口号进行募捐,捐赠人出于慈善目的实施捐赠,捐赠人对于私人机构并非慈善机构、私人机构募捐财物用于营利而非用于慈善的本质情况并不知情,显然私人机构就是在欺骗、诱导捐赠人,是严重侵害捐赠人的知情权。

“截至目前,我们通过公开渠道依然很少看到‘伪慈善’被处罚的相关记录和报道。”窦贤尚建议,慈善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比如按照慈善法规定,对于通过非法公开募捐获得的财产,应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只有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才能遏制这些投机取巧的行为。”

同时,他认为,还应该积极做好慈善法律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公众慈善意识,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不给“伪慈善”存活发展的空间。

声音旧衣如何处置?

有专家分析认为,出于善意,公众通常希望对废旧衣物进行慈善化利用。2016年8月,民政部曾对一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立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提案作出答复指出,目前废旧衣物的慈善化利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依托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开展捐赠衣物综合利用工作,二是依托慈善组织开展衣物综合利用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经常性的捐助活动,在没有企业化和社会组织化的背景下,衣物回收都是由民政部门组织,在街道居委会设捐赠站点。”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向记者这样介绍,我国以捐赠废旧衣物为主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始于1996年,后来在民政系统的推动下,全国形成了由3万多个社会捐助站点组成的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

“但现在情况有很大不同了,大家想象中穿二手旧衣的人越来越少了。”张以勋向记者介绍,这些被私人贩子收走的捐赠衣物中,较好的旧衣会被清洁,进行二次售卖,品相一般的会被卖给再生资源公司。

“在人们穿旧衣需求日益弱化的今天,消化旧衣需要新方式,废旧衣物的主人可以有偿或无偿地将衣物送回商业市场。”王振耀向记者介绍了国外慈善商店的模式,慈善商店是注册的社会企业,由政府提供房间、办公场所来回收公众的废旧物品,物品经过整理后重新卖掉。同样,张以勋也提倡社区间、亲戚间进行闲置互换,或者将还有价值的二手衣物在各个平台上、活动中进行商业回收。

综合中新、《法治日报》报道

新闻推荐

招标公告

我公司经市财政局、发改局批复,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购置库房空调及改建电力设施设备项目,拟采购粮堆表层控温专用机组三台,改建...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