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唐朝 与《李白》相遇
本文图片由四川广播电视台提供
“在每个中国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时刻会与李白相遇,读出他的诗句。”
12月1日起,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江油市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承制的四集大型历史名人纪录片《李白》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该片透过李白的诸多“剖面”,通过数个动人的高光时刻,勾勒诗仙传奇的一生。
作为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纪录片《李白》制作历时三年,主创团队从四川出发,沿着李白的足迹去到多个省市,并远赴英国、日本,搜集海量史实资料,同时汇集多个领域专家学者的目光,解读立体、丰富、多元、真实的李白,同时探寻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流淌至今的风范与品格。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琳
何以造就李白?
从蜀地出发探寻答案
李白的一生,材料已如此丰富,要用4集100分钟的体量来呈现,如何抉择内容,是项目启动之初就困扰主创团队的一个问题。
整体来看,4集纪录片以李白人生成长轨迹为纲,但却并非采用简单的串联式讲述,而是围绕一个个核心主题进行探寻和解读。“我们希望能够努力打破地域和时空的局限,立足于更广阔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各地学者对李白的研究成果,探讨李白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原因,追寻李白为这个世界留下的精神烙印。”四川广播电视台副总工程师、项目总制片人朱广皓介绍。
首先要解读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何以造就了李白?
在12月1日晚播出的纪录片第一集《少年行》中,便开始尝试寻找答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中国人从古至今的家国观念中,故乡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也深深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四川江油青莲,是李白的故乡,李白的人生从这里开启。纪录片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讲起。
为了躲避战乱,李白父亲和族人,从西域出发,穿越天山山脉,越过万里沙漠,来到蜀地定居,公元701年,李白就在这个偏居一隅却山环水抱、田地肥美的小镇出生。
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向中部平原过渡的地带,海拔高度差异大造成了蜀地奇、险、绝、美的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同时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
正是这些奇绝的景观,在李白少时性格气质塑造的重要阶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纪录片充满写意感的镜头下,蜀地既有天府之国的温柔空灵,也有大山大水的豁达开阔,穿越时空,让观众畅想着一个天才少年在这里茁壮成长。
“蜀地是什么特征呢?蜀地第一个它是一个欢乐谷,因为它是一个谷地。但是另外一方面,蜀地它又不是完全的一马平川,它周围都是山呐,所以山水有奇绝之气,又安逸富足,这样激荡之下,是会出人物的,李白也是这样的一个环境的产物。”纪录片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这样说道。
山水之外,蜀地的文脉绵延,也给予了少年李白最初的启蒙。隐居在蜀地山林的赵蕤,就是李白人生成长初期一个关键角色。
赵蕤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创作的《长短经》,是当时帝王必读之书。李白在跟随赵蕤学习纵横术期间,树立起了自己的独特的政治理想抱负。“李白为自己规划的人生道路是以纵横家的才能,像古时的贤明宰相一样,辅佐帝王,使得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然后功成身退,避世江海。”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如此解读。
这样的理想抱负,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注定了李白后来起伏的一生。
公元724年,24岁的李白学业初成,春夏之间,李白仗剑出蜀,开始了追寻自己理想的新阶段的人生旅程。
如何追寻李白?
以诗词走进他的明月和花间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词,是留给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走近这位天才巨匠最近的一道门。
在纪录片《李白》中,将李白创作的诗歌与他重要的人生经历融合穿插,让诗歌成为其经历的写照,也以其经历解读诗歌更深的内涵,让观众更能读懂李白的诗,也更能读懂李白其人。
在李白留下的诗篇中,《蜀道难》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彰显出李白极度的浪漫主义和想象创造力。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纪录片中,详细讲述了李白写下这首千古名篇的背景——公元730年春夏之交,李白在安陆的干谒之旅失败后,决定来长安寻找机会。这是他第一次到长安,怀着满腔热情,却无果而终,反而还因与当时的权贵发生冲突差点陷于劫难。“他带着深邃热烈的生命力,从蜀地山水迢迢地来到长安,希望倾尽才能为盛世效力,却无力摆脱命运的捉弄。这崎岖的入世之路,与蜀道何其相似。激荡的情绪在心中郁结已久,于是,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
在蒙曼看来,这首《蜀道难》,融合着最奇特的自然山水,又融合着每个人可能感触到的那种人生的险恶,所以成为李白最有成就的诗歌之一,把以前所有的《蜀道难》全都比下去了。
同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解释,古人写《蜀道难》,往往就是在自然环境下写蜀道的险峻,但是李白却将其放到一个历史时空中去写,带有强烈力度的想象——人在大自然面前面对大山的奇、险、怪,形成了两种力量的冲撞。“没有任何一个诗人的力度,达到李白这种强度。”
通过这样的层层剖析,带领观众通过《蜀道难》走进当时李白的心境——诗人的失意和诗意,成就了这样一首千古之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自李白的另一首名篇《月下独酌》,足见李白的文采风流。
纪录片同样用了多个维度,来解释这首名作的由来以及深层次的内蕴。当时,李白被皇帝看中留在身边做翰林供奉,表面光鲜,实际上被当成有才华的艺术家供奉起来,与自己所期待的参与治理民政的政治理想相去甚远,夜晚来临,在月色下,喧嚣的世界和灵魂都安静了下来,他写下了这首诗作。
“李白的独特与珍贵,就在于他的作品与人生中流露出的率真与浪漫。”朱广皓介绍,李白拥有最干净的眼睛和心灵,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所以才会留下如此多惊艳的诗篇。“他性格豪迈,但在人生坎坷的时候,也会落寞和悲伤。然而,他不会在低谷逗留很久,而是很快走出来,恢复成自信满满的李白。就算在他差点被判死刑,遭遇人生最大打击的时候,他仍然向皇帝推荐自己,认为自己可以为国家做很重要的事情。他的天真和自信,支撑他走完了伟大的一生,也正是我们想传达给观众的。”
特别的是,纪录片中,将写意情景再现和CG特效技术相结合,还原出充满绚烂、奔放、自由的唐代美学气质历史场景,再现诗人瑰丽奇绝的浪漫想象,例如李白青年时期将大鹏作为自己精神图腾的时刻,还有人们想象中李白逝世后诗仙归天的景象。大唐气韵哺育了诗人,而诗人的笔又为盛唐鲜花着锦,给予观众一场浸入式体验。
怎样还原李白?
他有﹃仙气﹄亦是凡人
四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巨匠灿若星辰,李白正是其中十分耀眼的一颗。2017年,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纪录片《李白》正是其一项重要的成果。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不仅仅想呈现一个带有仙气的李白,更想呈现作为一个凡人的李白。”主创团队说。
为此,项目组先后到成都、江油、扬州、济源、安陆、当涂、西安、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地,并远赴英国威尔士、日本东京等地,走访拍摄10余位专家和学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和现实调研,大浪淘沙,选取李白人生中数个动人细节,借助讲故事的艺术手法放大呈现。
从故乡青莲到盛世长安,李白保持天真淳朴,终生不渝。纪录片中,观众可以看到,李白光风霁月,有着超越世俗的豁达和自由洒脱;也可以看到李白醉心山水,漫游于天地之间,随时随地吟诗作赋;当然也能看到李白怀揣入世热情,却由于天性使然而产生的种种矛盾与纠葛……
纪录片还将着重讲述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公元744年秋日的一天,河南商丘北部平静的大泽湿地,突然喧嚣起来,一行人扬鞭跃马,奔驰呼啸在这片野外的猎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唐朝诗人,在此相遇。周啸天介绍,当时,李白与杜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可见当时他们之间已经达到非常亲密的朋友关系。
这一场独一无二的相识,其实也映衬着时代。纪录片虽然讲李白,但其实花了不少“笔墨”来描述李白所处的时代气象和社会背景。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从盛极繁华到沉郁苍凉,李白的个人命运也与时代背景紧紧勾连。
在主创看来,李白追随内心的美好愿望,谋求以一己之力去改良朝纲,为天下苍生谋幸福。这样的行为方式,一方面每每受到现实的打击,另一方面却屡败屡战,继续抱持对世界的美好期望。“正是这种富有生命力的热忱,赋予李白奇绝高远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这些品格与特质,对于今天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对于今天辛勤工作的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历史纪录片不是历史,只是历史的门童。我们希望它能够把那些心怀率真与浪漫品格的人领进门来,引起人们的兴趣,看完后有一点意犹未尽,然后去做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更广泛的探讨与思考。”主创团队说。
新闻推荐
江油蜀玉超微非金属新材料制造项目点火成功 全国规模最大碳酸钙企业二期项目试生产
本报讯(蒋杰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田明霞文/图)近日,江油市蜀玉实业有限公司超微非金属新材料制造项目麦尔兹窑点火成功,标志...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