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守”艺人陈洪琼: 一针一线串起雁门刺绣传承路

绵阳晚报 2021-09-18 09:03 大字

陈洪琼刺绣作品《美丽乡村》

说到江油雁门镇,不得不说到刺绣。

据说在雁门一带,十来岁的小女孩几乎都会跟着婆婆、母亲、姐姐等学习刺绣针线活,“雁门刺绣”随之一代代流传下来。到陈洪琼这里,已经有了数百年历史。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郑金容文/图

精巧技艺言传身教

一条宽阔的马路,通往山的那一边,连接一条条致富的路……这是陈洪琼今年6月参加绵阳市第三届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的作品《美丽乡村》呈现的画面。作品采用缎面布料,运用雁门刺绣的平针、大小交叉针、顺针、齐针等技法制作而成,是陈洪琼将传统刺绣技法与现代叙述相结合的一个代表。

雁门刺绣主要流传于江油雁门镇一带,由先辈和年长者向晚辈言传身教。在农闲时节,女性不用忙于田间地头的事,便有了时间学刺绣、做刺绣。在雁门,会刺绣的女孩很受欢迎,通常哪家姑娘的针线活做得好,刺绣作品便会“招蜂引蝶”,赢得十里八乡的称赞。

作为雁门刺绣的传承人,陈洪琼祖上三代都会刺绣,她从小随祖母、母亲学习。陈洪琼说,最开始总是伤到手,绣出来的东西也乱七八糟的,不过好在不断坚持,她的绣品慢慢得到了长辈的认可。

除了跟随长辈学习,2002开始,陈洪琼向江油本地老一辈刺绣者学习不同的刺绣技艺,2009年至2011还到苏州学习苏绣,并取得高级技师证书。因此,她的作品常常融合了苏绣的特点,针法更加细致精巧,栩栩如生。

雁门刺绣独具特色

刺绣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每一种绣法都有其独特之处。雁门刺绣之所以能在民间流传数百年,与其“独特性”息息相关。

陈洪琼介绍说,雁门刺绣是以传统图案及当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象作为素材,通过针和线把设计、制作添加于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技法有平绣、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戳纱、挑花绣等,种类多且复杂,学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雁门刺绣的常用工具一般有剪刀、锥子、顶针、大针、小针、引子等,绣花则采用特制土布、麻线、彩线绣制,不但美观,而且经久耐用,短则使用三五年,长则保存上百年,这也是雁门刺绣的特色之一。

“雁门刺绣原本就来自民间,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中形成的,很有实用性。”在陈洪琼的记忆中,她最初是学习缝补衣裤、打鞋垫等,随着针法和技术的纯熟,开始涉及罩帘、门帘、窗帘等生活用品。“刺绣初学者要打引子,也就是先要画出图案,然后依图而绣,不过娴熟者则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皆是艺术。”

困境中的坚守>>>

2017年,陈洪琼被评为江油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油雁门传统刺绣传承人,也成为了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多次参加民间艺术展、非遗展。

在2018年春节举办的阆中第二届非遗庙会节上,陈洪琼的作品《锦上如意》获得最具非遗传承价值奖。在2019年9月举办的中国第六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上,陈洪琼的作品《磨》获2019年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她的作品慢慢走出雁门,在更多的平台上闪光。

虽然热爱刺绣,但陈洪琼也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雁门刺绣正在逐渐被人遗忘,更让她担忧的是,学习刺绣的人也越来越少。

“以前我们都是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会了刺绣,现在很少有人跟着学了。如果没有年轻人来学,那这门传统技艺真的可能消亡。”尽管现实如此,但陈洪琼依然初心不改,坚守传统刺绣技艺,并且潜心研究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的结合,努力将传统刺绣工艺传承并发扬光大。“只要我手还能动,大脑还能创作,我都会一直坚持绣下去。”

新闻推荐

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攀长特公司高端特种材料配套冶炼能力提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征求意见稿网络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tQ04EYKXSIWExpmbIQ7fg提取码:ij83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请按照...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