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柑橘撑起移民增收致富大产业

绵阳日报 2021-01-18 06:42 大字

柑橘喜获丰收(向星宇摄)

□向星宇冯蔡

2006年,因修建雅安瀑布沟电站,一部分人离开故土移民到江油市西屏镇。为了让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西屏镇党委政府从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当地实际,将移民安居乐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了移民增收致富与乡村振兴双丰收。

隆冬季节,走进江油市西屏镇,大片大片的柑橘吸人眼球,一个个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路边采购商的车排起了长队。“这批柑橘个头大,水分足,口感好,特别好卖,供不应求,这不,路边那么多车都等着呢。”正在柑橘地里忙活的西屏瀑电移民、福满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说起这批柑橘,心里可高兴了。

2006年,因修建瀑布沟电站需要,李明和他的乡亲离开汉源故土,移民到江油西屏镇。“刚到西屏的那段时间,完全不习惯,人生地不熟的,加之对当地情况也不太了解,我们对今后怎么发展是一片茫然。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引导帮助下,很快我们的这种念头就打消了。”李明说。

为了让移民留得住、能致富,西屏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土地特点和产业发展思路,根据移民以前的生产习惯,确定了以柑橘产业为支撑,辅以特色种养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据西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云忠介绍,按照当时政府规划,根据西屏镇的气候特点,土地分布,确定了通过发展柑橘产业,帮助移民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这一规划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流转土地的时候,我们就征求移民意愿,愿意自己种的就自己种,农技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如果自己不愿种,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郭云忠说。

这样,一些原先在迁出地发展柑橘种植的移民,挑起了产业大梁。李明也就在那个时候,流转了20亩土地发展柑橘种植。经过多年发展,李明现在总共流转了60亩土地发展柑橘产业,去年收入达30多万元,今年仅耙耙柑一项预计有10多万元的收入,再加上其他产业收入总共能突破40万元。

在种植过程中,李明也遇到了瓶颈问题,柑橘个小、口感差、味道酸。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西屏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帮助改良品种,联系果业专家把脉问诊,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品种改良,现在李明种植的柑橘又大又甜,口感特别好,供不应求。

“现在越来越冷,要赶快把膜覆盖好,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我们联系。”正在地里检查柑橘树的西屏镇农业服务中心王洪体提醒村民。

尝到了柑橘种植的甜头,一个个“李明”们加入到柑橘产业发展中来。据郭云忠介绍,2006年瀑电移民搬迁至今,已有86户移民参与柑橘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种植在20亩以上的达30余户,亩平收入2万元左右。柑橘种植已成为移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产业发展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好,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2020年是李明迁来江油的14年,他用种植柑橘的收入,在自家旁边为儿子和媳妇修建了新房,打算祖祖辈辈都立足西屏安心发展。享受到政策红利的李明,还把在外务工的儿子叫回来,和他一起发展柑橘产业。

李明只是众多移民中的一员,同样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还有移民赵学军。赵学军在西屏镇流转了60亩土地栽种柑橘,从最开始的年收入一两万,到现在年入30万元,现在他已是鑫鑫家庭农场的总经理。除了经济上的改变,他更感动于党委政府以及当地村民对他们遗民的关心照顾。他说:“我患有骨头坏死,整个膝盖都要重新置换,曾经一段时间生活很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镇上专门组织人员过来看望,给我带来了救助金,左邻右舍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很感动,现在我们已经亲密无间了,我也是地道的西屏人了。”

“下一步,西屏镇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瀑电移民发展的柑橘产业纳入‘西屏印飨’农产品品牌发展战略中来,深度融合、联动发展,让移民从生活上更融入,从理念上更认同,为移民和本地群众开辟一条持续增收的快速通道。”郭云忠说。

新闻推荐

念好“三字诀” 让出口退税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唐芮佳)近年来,江油市税务局不断创新外贸企业服务举措,深入推进出口退税便利化改革,优化办税缴费服务方式,让出口退税跑...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