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种并进机械化“三夏”变“两夏”
□本报记者赵烨实习记者周钰
“这是我的家乡,我想要回到这片土地中来,作出自己的贡献。”6月29日一大早,在江油市武都镇海金村明利家庭农场,杨维明和工人们一起忙活着将选好装箱的马铃薯一箱箱装车送往各销售点,看着粗具规模的自家农场,他笑着说,“一点都不觉得累,越忙越开心。”
放弃安稳生活毅然返乡创业
2014年大学毕业后,杨维明一直从事健康咨询工作,工作稳定。但在2015年,他却决定辞职,不顾父母强烈反对,毅然返乡创业,成立家庭农场。
“是什么让你愿意从头开始,选择‘下田种地’?”面对记者的提问,杨维明表示,“在毕业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从多方面了解到国家对农业发展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相关政策。有这些这么好的政策,我有什么理由不返乡奋斗一把呢?年轻人也应该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做实事,就要说干就干。创业之初,杨维明利用武都镇海金村的2.15亩自有土地,加上流转的约70亩土地,成立了江油明利家庭农场,种植粮油和蔬菜。
万事开头难。杨维明坦率地告诉记者,“由于思维还受到一定的局限,缺乏技术和经验,并且经济条件受限制,农场经营的第一年严重亏损。”
“我不怕失败,我相信只要肯用心钻研,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杨维明回忆说,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泡”在田间地头,详细记录着作物的生长全过程和病虫害防治要点,遇到问题立刻咨询农业技术人员,一边学习一边改变经营思维,并不断完善农场规章管理制度。
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实施扶贫
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过程中,杨维明找到了适合的农场经营模式——坚持稻-菜-稻、稻-薯-稻水旱轮作。如今,明利家庭农场坚持以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为经营新理念,走绿色生态健康发展为核心,一边严格抓内控管理,一边全方位抓优质服务,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力推动了农场良性循环发展。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农场土地流转面积达1050亩。2019年农场销售马铃薯1500余吨、水稻500余吨、小麦175吨,实销售额达400余万元,实现利润96万元,比非农户多收入14万余元,同比增长92%。
在农场日益成熟之际,杨维明并未忘记返乡创业的初心,带领农场上下大力实施“技术扶贫、种子扶贫、防治扶贫、岗位扶贫、就业扶贫”五大举措。农场广泛邀请种植马铃薯的贫困户免费加入,并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培训、科技信息和理论知识。杨维明表示,“我们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遇到农作物‘得病’,还及时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要点。”
发挥多元优势带领农户致富
6月份,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记者在海金村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收割机收割小麦的同时把秸秆粉碎还田,麦粒像瀑布一样流进农户的三轮车。村里原来的夏收、夏种、夏管“三夏”,缩减为一体化的收割播种和机械化夏季管理的“两夏”,正是明利农场的“功劳”。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农场,而是大家伙儿的农场。”杨维明说,“农场与周围农户签订了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旋耕、飞防、机收等机械化作业,不仅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还开辟了致富新途径。”
杨维明告诉记者,为充分合理利用闲置的时间和机具,明利家庭农场以组织机耕、机插、机收、飞防等一系列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供应农户农业生产中所需的生产资料,采取“农户+农场”的形式开展,为周边农户提供现代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家里缺劳动力的,请农场里的高科技机器来帮助,可靠得很。”合作的农户对明利农场的服务很是满意。
杨维明说,希望农场是“桥梁”、是“纽带”,在扩大机械化作业队伍的同时,还充分有效利用整合周边农户闲置农业机械,免费邀请农户们加入农场机械服务队,共同挖取闲置农业机械作用,为农户发家致富贡献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江油市优质生猪扩繁育肥项目(新安镇YF-09育肥场)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网络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8FsuZvWc5...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