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忙复工 抢种抢收保供应
在江油窦圌山半山腰,凤姐农场栽种“臭黄荆”记者陈元松摄
涪城区加快蔬菜收储工作记者李浩瑄摄
江油市方水镇西林村草莓采摘上市记者陈元松摄
安州区一企业有序复工记者陈冬冬摄
春风送暖、万木争春。立春刚过,在绵阳市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农民佩戴着口罩,在做好防护的同时,忙着种下今年早春的第一抹新绿;在城市,很多工厂开动机器,为新一年的目标开足马力。新冠肺炎疫情当前,防疫工作尤为关键,但时令不等人,春耕复产迫在眉睫,村民们工人们有序复工的场景随处可见。
忙春耕
江油“家庭农场”老板抢抓产业
一年之季在于春,遍布江油市各乡镇的“家庭农场”不等不靠,在积极防疫的同时加快复工复产,为今年的种养殖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雷兴双记者陈元松
遍坡栽植“臭黄荆”,发展“黄荆凉粉”产业
在江油窦圌山半山腰的一大片坡地里,一群男女正在挥镐栽“树”。“这可不是普通的树木,它的叶子可以做成美食!”凤姐农场老板刘小凤乐呵呵地说,这种野生灌木植物学名叫“豆腐菜”,民间称之为“臭黄荆”,叶子经过加工,做成一种貌似果冻一样的“黄荆凉粉”。
近几年,随着绿色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兴起,刘小凤有心将“黄荆凉粉”做成一项产业,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刘小凤的“黄
荆凉粉”手艺也被列入江油市级非遗项目,而她本人则成为其代表性传承人。
“有道是‘误了一年春,三年理不清’,眼下疫情也要防控,生产也要抓紧,季节不等人啊!”刘小凤说,充沛的雨季即将来临,当前正是“臭黄荆”移植的最佳季节,她从2月初开始带领民工栽植,现已基本栽满10亩地、3万余株。而且能够实现当年栽活,当年出效益,可保证今年夏秋季节加工“黄荆凉粉”所需。
打理池塘养蝌蚪,“稻蛙共育”生态循环前景好
记者来到地处江油市西北部的重华镇星顺村,远远望见80后农场老板冯正娇正领着几位村民往连成片的几口池塘里放水。冯正娇介绍说,她的坤琦农场主要以“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推广“稻蛙共育”生态循环种养项目,将黑斑蛙的大田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已经过两个年度的成功实验示范。
春节期间,冯正娇在做好自身
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开始着手对40亩精养池进行清淤、固堤、消毒、架网、注水……“季节不等人,时间迫在眉睫啊!”冯正娇说,目前精养池的打理基本结束,保证在3月中旬培育黑斑蛙蝌蚪200万尾。
据了解,冯正娇的“稻蛙共育”项目已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了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附加值,她正与外地食品企业合作探索将黑斑蛙加工成为风味休闲食品。
草莓鲜艳如玛瑙,乡亲家门口打工挣钱
在江油市方水镇西林村的田野上,青青农场的一大片白亮亮的塑料大棚十分显眼。大棚里,一群男女正在专心致志的采摘密密匝匝的鲜如玛瑙的草莓。采摘动作最快的是张英大姐,只见她身边的竹篮里又大又鲜的草莓像变戏法似的增长。她说,自从春节前草莓成熟,她就受雇天天在农场大棚里采摘,一般每天可挣工钱130元左右,最多一天挣150多元。
青青农场成立7年了,是一家集草莓种植、种苗繁育、农资配送、节水灌溉、大棚搭建、水果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农业企业。年出产草莓鲜果20余吨,草莓种苗100万株,草莓生产苗800万株。农场主人刘晓松告诉记者:农场每年人工成本在20万元以上,解决了当地群众家门口务工赚钱。本季草莓40亩,总产量在15万斤左右,从1月下旬开始陆续采摘、上市,主要通过物流配送和各地水果市场批发进行销售,一直到5月初才能销完。不过,因受当前疫情影响,草莓价格不如往年,但总产值仍不会低于150万元。
新闻推荐
绿色通道开通后,种植户再也不愁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绵阳积极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农业项目复工复产。日前,记者在江油市...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