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李白归来》悟逐梦精神
□袁维露(游仙)
常言道,美诗和美景皆不可辜负。一半是山水,一半是诗歌,便是李白故里——江油青莲的真实写照。
我们对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认识,更多是的是来源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这些印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文化素养上的诗词歌赋,让我们对旷代诗仙李白的认识更深刻。前不久,有幸前往江油市青莲李白诗歌小镇瞻仰李白故居,更重要的是观看了大型幻景人文诗舞剧《李白归来》,在这场视听盛宴之下,让我们进一步去重新认识李白,感悟新时代的“李白精神”。
从时间上看,《李白归来》是一场穿越时间的大剧,随着悠扬婉转的音乐声响起,5位不同时期的“李白”站在舞台中央与自己对话、相遇,重温李白故乡清境、辞亲远游、长安行侠、纵情山水、翰林书写、醉游仙境、矢志报国的人生历程,在现场灯光、音乐之中,我们仿若回到了李白生活的那个年代,当我们根深蒂固的那种文化根源再一次以这种“归来”的形象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对于李白有了更多的感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之下,穿越的不仅仅有时间,更有李白身上的文化精神。
从意境上看,不同生命阶段的李白,少年、谪仙人、翰林、青莲相遇、以永恒行走的“李白”来贯穿,在生命的不同时刻,命运的转折点上,在无数次的对话、告别之中,让我们对这种不断的“出发”有了更新的理解,这就是一种为自己梦想前行的内在驱动力。从少年“李白”回到天宝十三年的匡山,躬身辞行,接过亲人手中的辛夷花,仗剑走天涯,再到初入长安的“李白”走入繁华的街道,用音乐与舞蹈展现的大唐盛世恢弘场景,更是让我们心中看到李白“燃梦”的内心独白,那种豪气穿云霄,势必要干出一番成就的逐梦之心就在此刻点燃。
从视觉上看,这是一部大型幻景人文诗舞剧,以“实景演出+主题公园”新型复合方式,坚持“生态为表,演出为媒,文化为魂”,以诗文乐演的方式,其本身的难度就非常大,毕竟写一个人容易,生动地写一个人不容易,《李白归来》借助影像技术、沉浸式剧场、新型材质、镜像舞台、特效装置,并结合诗歌意象,多元表演来塑造接近观众内心的李白,不管是在舞台的布置上,还是整个剧本的编排上,不但给人视觉上的震撼,更给予了观看者内心的震撼。李白的行走是一条主线,走过了四季,走过了山水,走过了一生,带动生命风景不断的闪现,在明月的呼应之下,让我们看到一个崭新归来的李白。
从精神上看,此部舞台剧展现的是李白的一生,在这短暂的岁月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生活过程,更是他的追梦历程,在天云旷野之中,少年无名的他立下宏志,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在接连干谒失败,也决意坚持初心,一往无前,如此气魄,让我们又敬又佩。壮志未酬,以诗寄情,以诗言志,终得以帝王“识才”,在庙堂之上施展才学,当战鼓惊醒之时,让壮志变成了为国参军的实际行动,以血为墨,写下生命的绝唱,也写下精神的万年长青,走了一生,战了一生,李白心中最牵挂的依然是故乡的明月,那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梦想着落的地方,这或许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李白精神”。他以“小我”诠释“无我”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更值得我们深思。
千古李白,千古豪情,千古精神。台上演绎的是“故事”,台下感悟的是“精神”,在《李白归来》之中我们看到的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即便前行之路再难,在逐梦的路上依然不松懈分毫,也让这张“文化名片”响彻古今。这世间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每一个心怀家国的人,都是“李白”,他们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诗歌,书写自己的爱国报国之志,每一次“归来”都是一次精神的再刷新,都是这轮明月见证之下的澎湃精神。
新闻推荐
1早餐,最有幸福感的存在。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第一季35集在今年上半年一经推出,一个又一个短小、温情的早餐摊故事,唤...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