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丝路——寻访北庭都护府

汉中日报 2019-09-24 11:47 大字

李青石

丁酉夏末,我们从巴里坤沿蜿蜒于天山脚下的303省道向西寻访北庭故城。道路两侧是天山雪水孕育的大片绿洲。远眺白雪皑皑的天山博格达峰在阳光下闪耀着熠熠银光。山腰间青松郁郁、冷杉葱葱、牧草青青、牛羊呦呦。山脚下大片的胡杨林青翠茂密、生机盎然。道路两旁金色的麦浪滚滚、紫色的薰衣草弥漫清香、绿色的葡萄架吊满一串串翡翠般的果实、连片的瓜田中绿色的西瓜、金色的甜瓜令人馋涎欲滴。北庭故城所在的北庭镇就在这片肥沃的绿洲中。

这里曾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反复争夺的地方,也是血雨腥风的战场。自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后这里就进入西汉版图,成为西域都护府管辖的地区。东汉永平16年,班超投笔从戎,在此一战成名,《后汉书》说他:“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其后班超驻守西域三十一年封定远侯,晚年落叶归根回归洛阳。

在这片土地上,耿恭的故事最为感人。他是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儿。东汉王朝收复西域后在车师庭金蒲城(今吉木萨尔城)屯兵数百,由戊己校尉耿恭率领屯垦戍边。永平十八年(公元75)三月,匈奴左鹿蠡王率兵两万余人攻破车师国后又扑向金蒲城。驻守金蒲城的士卒只有数百人,汉军在耿恭的指挥下凭借城墙和强弩毒箭拼死抵抗,匈奴士兵死伤惨重,久攻不下,不得不撤军。匈奴人撤退后,耿恭又招募上千兵丁驻守据金蒲城不远的疏勒城(位于今新疆奇台县境内)。金蒲城、疏勒城都是扼守连通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车师道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要塞。不久耿恭所部又被匈奴军数万人围困于疏勒城,截断水源、粮道,“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耿恭等坚守疏勒城半年多,与匈奴军恶战数十仗,“前后杀丑虏数千百计”,等到汉朝援军到来时,疏勒城只剩26人。这26人随汉朝援军撤往玉门关时,又遭遇匈奴军追击,最终耿恭部只有13人生还玉门。

北庭,曾经是大唐盛世辉煌的历史记忆,是大唐将军们建功立业、搏取功名的地方。贞观年间唐军平定高昌,收复车师后庭。长安二年唐王朝在此设立北庭都护府。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北庭都护府生活着九千九百六十四名百姓。统帅着瀚海军、天山军、伊吾军三军共二万多兵卒和五千多匹战马,是大唐王朝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管辖着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达咸海数千里广袤的土地。李白诞生地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就是北庭都护府管辖的地方。当年李白之父带着五岁李白回四川江油时应经过这里。

边塞诗人岑参曾两度戍守边疆,先后担任安西节度判官、北庭节度判官、北庭度支副使。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生活很长时间。北庭是常常出现在他诗中的神秘诗境。他有许多诗写于北庭(岑参有些诗中提到的轮台代指北庭城),描写西北边陲的战争场面、奇异风光、恶劣气象、庆功宴饮、生活情形。他在《北庭作》和《首秋轮台》描述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孤城天山畔,絶域海西头。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冬季的北庭更加严酷,诗人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写道:“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他登上北庭城楼所见的景象是:“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他描写了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出征时的壮观场景:“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他也曾陪同封常清在北庭城楼管弦饮宴、聚会纳凉,“九日菊花酒,登高会昔闻。”“细管杂青丝,千杯倒接罗。”从岑参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北庭的生活虽然艰苦,却也丰富多彩。

因为喜爱岑参,想看看我崇拜的大诗人当年生活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驱车到了北庭镇,座落在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中的故城遗址已被封闭起来。据说是正在修建4A级景区。我们看到工程围挡上广告画上恢宏壮丽的北庭故城画面非常震撼。开车绕故城遗址一周,只透过围挡缝隙看到一些土黄色的断壁残垣寂然落寞。如果有机会再到北庭,我一定要与岑老先生痛饮一杯葡萄美酒。

新闻推荐

环保整治产业升级 江油碳酸钙行业驶入健康发展通道

含增镇少彬矿业公司安装的大型吸尘设备本报讯(记者胥江文/图)记者19日在江油市含增镇看到,公路两边散乱的工厂不见了,汽车通...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