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心语心愿”栏目报道的小苏鑫长大了,七年来,绵阳市中心医院的“爸爸”“妈妈”从未忘记她 爱不停歇:“为她谋一个未来”
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医护人员上门看望小苏鑫(前排中)
2012年,家住江油市八一镇天台村的小苏鑫患上脑细胞生殖瘤,双目失明、举步维艰,绵阳晚报“心语心愿”栏目对小苏鑫的遭遇进行了报道。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小苏鑫顺利接受治疗,并治愈出院。但绵阳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对她的关注,七年来从未停止。
■记者杨佳文/图
万涓成水的爱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今年春节前夕,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杜小波和同事们再次看望了小苏鑫,同行的还有杜小波的女儿。指着大伙儿的合照,杜小波说:“我的女儿跟她一样大,现在我家孩子已经是小大人的模样了,但小苏鑫看起来仍然像个孩子。”
这正是令杜小波感到忧心的:受手术影响,今年已经15岁的小苏鑫生长发育得十分缓慢。他打算等春节过后,将小苏鑫接到绵阳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激素替代治疗,争取让小苏鑫再长高一截。
2012年,小苏鑫不幸罹患上脑细胞生殖瘤,母亲失踪,父亲精神分裂,年迈的奶奶不得不卖掉耕牛为她治病。孩子刚来到肿瘤科时,双目视力下降,双眼仅有光感,并且伴随暴饮暴食导致的肥胖。她变得不喜欢外出,不爱笑,不爱说话,白天睡觉,晚上就烦躁不安。
“小小的孩子,在医院的走廊上什么都看不见,只能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探路。”杜小波回忆当时的画面,依然感到唏嘘。
杜小波随后将小苏鑫的情况给前来就诊的病友说了。病友们的能量超出了他的想象,很快为小苏鑫筹集了一笔钱。同时在科室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全院职工为小苏鑫筹集医疗费。小苏鑫顺利接受了治疗,经过颅脑手术、几次放疗,病情逐渐好转。小苏鑫被治愈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她重拾了乐观与希望。
杜小波说,是万涓成水的爱,给了这个孩子第二次生命。
七年持续关注为小苏鑫成长护航
小苏鑫把绵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儿科的医护人员唤作“爸爸”“妈妈”。那时候,“爸爸”“妈妈”们的共同愿望就是她能尽快好起来,再次背上书包走进校园。
小苏鑫的故事经过报道后,也引起了江油市教育部门的重视,对小苏鑫上学给予了特别优待。但因疾病所累,小苏鑫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进度,逐渐放弃了学习。同时,小苏鑫的生理、智力发育较慢,目前依然像个孩童——这似乎不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然而,杜小波和同事们始终关注着这个小女孩。“有一次,小苏鑫出现了些突发症状,我们以为她的疾病可能复发了,着实吓了一大跳。”杜小波介绍,不仅医院为小苏鑫捐款进行后期治疗、逢年过节去看望她,绵阳市各
界机构、爱心人士也发起成立了专项基金,用于保障小苏鑫的康复治疗,补助其贫困的家庭生活,将支持她一直到18岁。
爱,当它是一场“及时雨”的时候,可以唤起生命的希望,但它绝不仅止于此。绝大多数时候,它的常态或许是一年四季的风和日丽。
杜小波和他的同事们,如今考虑的不仅仅是小苏鑫的健康状况,他们想要为小苏鑫谋划一个安稳的未来。“小苏鑫身量不高,眼睛也不行,她的亲人们有朝一日也终将会离开她。我们要想办法,帮她谋一条安身立命的路子”,杜小波说,春节之后,小苏鑫的治疗可能还需要一笔费用,他呼吁到时候爱心人士能像七年前一样,为这个孩子再次伸出援助之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雪)“在外漂泊20年,回到家乡创业获得不少政策支持,既可陪伴孩子成长,也可以长伴父母身边。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为...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