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第五批非遗名录出炉 绵阳市“铁索飞渡”等5项绝活绝技上榜
“铁索飞渡”绝活
本报讯(记者陈元松文/图)元旦节前夕,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鲜活出炉,共计89项。其中新增项目52项,第一、二、三、四批扩展项目37项。这89项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民俗十大类别,涉及全省21个市州和省级单位。而绵阳市也有“铁索飞渡”等5项入选其中。
“铁索飞渡”在江油窦圌山。窦圌山巅有“问月”“飞仙”“神斧”三座石峰拔地而起,高约70余米,相距约30米。三峰之间仅以上下两根铁索相串连,而犹数问月峰与飞仙峰之间的铁索最长,达30米左右。铁索桥头题有“飞仙可渡”四字。据江油县志记载:早在唐代,窦圌三峰就出现了索链,最初是用“笮索”(竹绳),后来改用铜链,到了清代雍正五年才换成铁链,称为“铁索桥”,供“飞人”跨越深谷时手攀、足踏。两根铁索虽经200多年日晒雨淋,至今仍未生锈。因而,“铁索飞渡”历来被誉为“江油八景”之一。
在1978年窦圌山启动旅游开发时,50岁的还俗武僧常聪和尚是“铁索飞渡”的唯一传人,常常代游客携香烛、供品过铁索桥到对面飞仙峰和神斧峰的庙宇去烧香祈福。1949年出生于窦圌山下的农民杨海平,自游喜欢舞枪弄棒,在常聪和尚的教导下开始练习“走铁索”。天长日久熟能生巧,杨海平掌握了走铁索的技艺,终于能在上下两根寒光闪闪的铁索间如履平地。后来,他被窦圌山景区聘请常年驻场为游客表演“铁索飞渡”绝技。至今,杨海平一年四季仍不遗余力行走铁索之间,为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表演惊险刺激的节目。
在他身体力行的带动下,一双儿女也成为“走铁索”的接班人。窦圌山“铁索飞渡”绝技曾引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全国多家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导,被誉为“华夏一绝”,而杨海平父女三人也获得“当代飞人”的美誉。在江油市文化部门的重视下,“铁索飞渡”先后被列入江油市、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2018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窦圌山“铁索飞渡”入选新增项目“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分类。同时,游仙区的“聋派指画”入选新增项目的“传统美术”分类中,平武县“白马毡帽擀制技艺”入选新增项目的“传统技艺”分类;在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安州区的“被单戏”入选“传统戏剧”分类,北川羌族自治县“四川绿茶制作技艺(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入选“传统技艺”分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田明霞近日,记者在江油市六合锻造航空与燃机合金及高端模具钢锻件、锻材扩建技改项目现场看到,到处是一片繁忙的...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