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如何突破“豆芽科”困局

绵阳日报 2018-11-06 07:13 大字

□江油市方水镇学校刘代慧

尽管大纲规定,在小学教育中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但是在教育考核中,往往是一考定终身,导致音乐体育美术几门课程,成了“豆芽课”,在学校里受重视不够,还经常要让位于“主科”。这在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更显突出。那么,我们要如何提升教师素质,提升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学生心目中播下音乐的种子,突破“豆芽课”的教学困局呢?

首先要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豆芽科”困局是如何形成的

虽然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在统考中,往往以考核文化课为主,导致音乐课等课程常被挤占。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也认为升学考试的科目才是“主科”,对音乐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配备的专业音乐教师也比较少,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缺乏。

虽然一些学校利用双休日给学生开设了特长班,例如:电子琴、舞蹈、书法等一些学生喜欢的项目,但由于学校硬件设施少,学生不能系统地从中学到什么。

其次,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学效果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

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同时,要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的艺术启蒙,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小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启蒙阶段。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音乐,在游戏中体验音乐,以学生所喜爱的方式去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一种课堂互动,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在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习惯尤应重视。若是在以往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指令来达到训练要求,然而在奥尔夫渗透的课堂上,音乐教师会结合学科特点,运用音乐指令,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常规训练的要

求。例如排队,首先会让孩子们观察小蚂蚁,它们成群结队时是怎样行进的,教师弹奏一段活泼欢快的二拍子乐曲,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模仿小蚂蚁集合排队,再弹奏简短的小乐曲,分别代表队伍的散开与集合……通过各种有趣短小的音乐指令,达到常规训练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音乐课时就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拓宽学习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主张通过语言、舞蹈、歌唱等形式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奥尔夫发明创造了“奥尔夫乐器”,均为一些精致的打击乐器,教师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时,可以运用探索的方式,例如木棒、木鱼、沙锤、三角铁、碰铃等,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扭动身体,用肢体语言演绎音乐节奏,拍打节拍,用任何学生能够想到的方式让乐器“唱歌”。

总之,只要师生齐心协力,课堂内外互动,就能提高音乐的学科地位,摆脱“豆芽科”的窘况,让音乐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闻推荐

文旅“搭台唱戏” 李白故里汇聚全球目光 2018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暨江油“一带一路”李白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回顾与启示

大型幻景人文诗舞剧《李白归来》首次试演走过千年丝路,相约天府四川;欢聚李白故里,共享文旅盛宴。10月26日,为期三天的2018四...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