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农怎么做到的?

绵阳日报 2018-10-23 08:43 大字

冯年高展示四项国家专利

改良后的水磨大大提高了效率

□梁柱生本报记者田明霞文/图

一位年过七旬的农民,一连拿了四项国家专利?这可不是吹的。

他就是江油市小溪坝镇三合村9组的冯年高大爷。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冯年高的四项技术成果分别签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日前,记者走近这位“土专家”,看他是怎样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成为“专利达人”的。

“艺多不压身。”这是冯年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冯年高从小喜欢学习钻研,几乎是学啥会啥。多年下来,焊工、电工、瓦工、钳工、修理工、油漆工样样精通,木匠、铁匠、石匠、篾匠、鞋匠、泥水匠、箍桶匠、补锅匠件件拿手。

村里有座建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的水磨坊,供村民们碾米磨面之用。磨坊里原来大磨、小磨、圆磨、方磨、连环磨、多重磨一应俱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剩下两座磨可用,一座碾米,一座磨面,效率很低。渐渐地,水磨坊无人问津。

这给了冯年高“大展身手”的机会,他把水磨坊承包了下来。“水磨效率低,是因为一根轴只带一个石磨,我要改成一根轴带五个石磨。这样,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的。”面对亲友“承包一个没用的磨坊干啥”的质疑,冯年高自有打算。

话虽这样说,具体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由于不会绘图,冯年高只有一边琢磨一边设计,所有技改样式和零部件,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全都得装在脑海里。时间一长,头发都掉了好几把。

10万元贷款、8年时间,浓缩了冯年高日复一日改进、年复一年投入的艰辛。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水磨的效率提高了50倍!这让大量生产水磨面粉成为了可能。

水力驱动石磨、节能高效水动石磨、挂面自动旋转低温烘干装置、石磨外观设计……冯年高一口气申报了四项专利,均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

“没想到,我们村还出了个‘爱迪生’呢!”消息不胫而走,村里一时传为美谈。

记者跟随冯大爷来到磨坊,看到了他的“成果”。只见水磨导水渠里安着两个叶轮,叶轮各连接一根长长的钢轴,钢轴上各安着五个石磨,石磨的外面围着白幔,避免灰尘进入和面粉飞扬。一开水闸,激流冲击叶轮,带动钢轴旋转,十个石磨跟着飞快运转起来。石磨能自动加麦子,不用人守候,磨成的面粉,则传输到旁边的一个大白布袋里。

冯大爷自豪地告诉记者,每天打开水闸后,两组水磨就会自动加麦、自动磨面,一天至少能磨3500公斤面粉,磨出来的面粉品质和口感好,已经远销成都、重庆、北京等地。

新闻推荐

展示老年群众时代风采 绵阳市评选“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孝亲敬老先进个人”

本报讯(左川记者袁媛)昨(19)日,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传统美德,充分展示广大老年群众的时代风采,全面...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