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媒体走基层”活动走进江油 军民融合有亮点乡村振兴有“红利”

绵阳晚报 2018-05-24 09:10 大字

江油市双河镇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生猪养殖场

江油六合锻造生产车间

从企业到乡村,从车间到果园,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昨(23)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的2018年“媒体走基层”活动来到江油,来自中央、省级驻绵新闻单位、市级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近20名记者走进基层一线。军民融合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举措,记者们感受到江油城乡发展的迅猛之势、均衡之态。

■记者王勇文/图

“聚能”创新军民融合新亮点

昨日上午9点,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四川聚能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发的自动开封盖装置,是放射性废物处理线上的关键设备。在样品机旁边,几位工人正在装配一台由“华龙一号”订购的自动开封装置。

据了解,四川聚能每年开展的技术创新项目达到10个以上,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几十项,形成了十多项企业专有技术,申请专利30余项。四川聚能是江油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江油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已集聚中物

院材料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两所国家级科研院所、攀长钢、六合锻造、聚能核技术等大中型骨干军民融合企业,强力推动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2017年,新增“民参军”企业4户,全市军民融合企业达到16户,军民融合产业实现收入109.7亿元、增长14%。

目前,一座占地面积300亩,总建筑面积达12.41万平米的四川江油军民融合产业园已启动建设,已完成项目投资1.5亿元以上,先期实施的铝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项目已竣工投产。

品牌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江油六合锻造生产车间,几台“巨无霸”自动生产设备正在对一根根长约数米、红红的圆形钢材进行加工锻造,而旁边仅有几名工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江油六合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轮机用材生产基地,也是国内第一家实现从冶炼、锻造、热处理到叶片加工全流程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大型汽轮机生产及配套企业和航空航天等军工企业,部分工模具钢、叶片钢已出口欧美市场。2017年度,公司共实现收入16.6亿,实现利润3227万元,上缴税费3848万元。

江油六合先后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先后成功自主创新了52项科技成果,目前拥有自主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独占许可发明专利权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并参与了国家《汽轮机叶片用钢》标准的编制修订。

江油六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航空与燃机合金及高端模具钢锻件、锻材扩建技改项目”,计划投资7.8亿元,占地210亩,预计2018年底建成投产。公司制造装备将跻身国际同类企业一流水平,部分产品将填补国内企业市场空白,替代部分进口高价产品。

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江油市双河镇地处山区丘陵地带,怎样因地制宜、助农增收成为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镇党委政府邀请四川省农科院精心规划了双河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覆盖到了全镇9个行政村,大力发展集生猪养殖、有机肥生产、果蔬种植示范、乡村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据介绍,产业园规划占地19835亩,总投资4.05亿元,分三期建设,至2020年全面建成。目前,园区已创办农业公司4个、专合社13个、家庭农场7个,产业园建成3栋1100型生猪代养场,配套桃李现代化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1000亩桃李树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建1100型生猪代养场7栋,2400头种猪场1处。

为了让村民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镇政府建立了“五项红利”机制,一是土地入股红利,按照入股土地每亩年总产值的20%向村民分红,若当年没有效益按每亩200元向村民保底支付;二是出资入股红利,按照出资比例,在年总产值的20%中进行分红;三是劳动务工,每年每亩约产生1000元的劳务报酬;四是产业基金入股红利,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产业基金入股企业和合作社,进行红利分配,同时将分得红利的80%分配给贫困户,20%留存村集体;五是基础设施入股红利,对政府支持基地建设的基础设施收取一定的租赁费或以入股形式进行分配。“五项红利”机制在振兴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让每位村民能都够分享到产业兴旺带来的红利。

新闻推荐

河南援建人员江油“探亲” 援建有期 深情无限

□本报记者祖明远河南日报记者尚杰“大家在当年的援建指挥部照片前合个影吧!”5月11日下午,江油市太白公园内,一个...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