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 用爱让城市更温暖

绵阳日报 2018-03-19 08:06 大字

李白纪念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我是小小讲解员,欢迎大家的到来,请看大门匾额‘李白纪念馆\’五个大字和门前的这副楹联‘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它们是由著名学者、诗人和文化活动家郭沫若爷爷于1963年专门为江油李白纪念馆题写的……”在李白纪念馆内,小小讲解员虞曦文有模有样地向观众介绍起馆内各处景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每处景点所蕴含的李白文化内涵,获得大家肯定和掌声。

“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项目是江油市李白纪念馆为了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李白文化而设立的一个公益项目。“项目主要包括志愿讲解服务、李白文化大讲堂、李白文化进校园等3大主题活动。”李白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实施3年来,打造了一支涵盖获奖选手、小学生共计70余人的小小讲解员队伍,提供志愿讲解服务300余场次,编撰发放李白文化普及读本1万余册,服务对象达7000余人次。

像江油市“小小讲解员”这样常年开展的志愿服务“知名品牌”,全市已达200余个。近年来,绵阳市开展了“邻里守望”等一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同时,还涌现出了“北川羌魂社会服务中心”“一元爱心协会”“雷锋志愿者服务站”等一大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了“邻里守望”“阳光助残”“李白故里·小小讲解员”“文明安州·你我同行”“共享书屋”“加油——乡村夏令营”等一批影响广泛、群众欢迎、全市叫得响的志愿服务品牌,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一座城市,因为有爱,才变得格外温暖。在绵阳市,共有3834个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30.3万余人,时刻把爱心撒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传递着幸福文明的接力棒,提升着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何让这个庞大的群体更接地气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绵阳市依托全市社会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以及志愿者网站等阵地,及时进行志愿服务需求采集,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项目,从而让志愿服务活动有特色有品牌,增强了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更加接地气,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以“3·5学雷锋活动日”为基础,在全市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月”主题系列活动,营造出“践行雷锋精神”的志愿服务氛围。

当群体善举被认同、被复制,不断激发起更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趋同,日益放大着这座城市的爱和感动。近年来,绵阳市着力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在大力完善志愿服务总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350个,让市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浸润。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示范作用,在每个社区初步建立了8支以上的专业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引导“一元爱心协会”“为乐公益”“雷锋服务中心”等85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落地。

新闻推荐

绵阳市三个团队获国家、省“优秀家庭医生团队”

本报讯(记者张霂语)国家卫生计生委、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分别公布了2017年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2017年全省优秀家庭医生团队名单,绵阳市三个团队榜上有名。获得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的是游仙区忠...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