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2000亿看绵阳如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系列报道④ 转型发展 农业产业红利加速释放

绵阳日报 2018-01-29 08:12 大字

□本报记者李灵越

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

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与农村作为绵阳经济发展的“平衡器”“蓄水池”,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助力乡村振兴、家富村美。

日前,市统计局公布数据,2017年,绵阳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GDP总量迈上2000亿元台阶。

细究这份成绩单,会发现2000亿背后,第一产业正悄然“蝶变”: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298.24亿元,增长4.1%。其中,生态循环农业产值占56%,农业农村经济正向着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高质量”阶段演进。

经济进阶之路,生动地诠释出了绵阳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创新举措、全力攻坚,实现了经济质效新提升,助推全市经济顺利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

结构调整

农业生产导向从增产转向提效

回望2017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但生猪价格连续下滑、农业面源污染联合整治、极端天气频现等外界因素制约了农业农村发展。

在逆势中谋变。

去年2月,根据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绵阳市出台《绵阳市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及空间布局方案》,以“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为目标,围绕粮油、中药材等六大重点产业,重点打造优质生猪、涪城麦冬等十大主导产品,着力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加大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狠抓技能培训,竭力促进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完善了产业环境、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程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科学有力的政策引导,使农户“告别”了缺乏依据市场供求信息调节自身生产行为,造成生产过剩的困境;提升了全市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农业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向质量稳步提高转变,从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经济发展逆势上扬、稳中向好。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去年,全市建成农业产业基地205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2元、增长9.2%。

绿色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让经济提速转型

农业作为自然生产和经济生产的结合,存在生态风险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占GDP比重较低的特殊性。

如何做到“经济”“生态”效益两手抓,实现经济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绵阳给出的做法是:全域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大发展,以“两控两减四基本”为重点,实现养殖业根本转型和提质增效,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去年以来,绵阳市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就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先后出台了《绵阳市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划(2017-2020年)》等专项规划和《绵阳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首次实现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73%。

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绵阳毫不手软,大笔投入,哪些是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就大力推进,力图让“绿色福利”以最快的速度全面显现。

按照《“沃野绵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设意见》,全市启动实施了24个循环农业示范点,探索出种养结合、稻田共育共生等“1+N”生态驱动型模式;15处省级新村集中供气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建成江油市新安农业公园、梓潼县许州天宝蜜柚基地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基地面积113万亩,实现产值超过240亿元。

“逐渐完善的体制机制,推进了农业绿色发展。”该负责人表示,农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得到缓解,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提速转型的华丽转变。

三产融合

农业产业链条向新产业业态延伸

当前,由于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业向多功能性发展,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三产融合”之路,就成了绵阳农业的必然选择。

该负责人介绍,做长做优农业产业链条,推进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

江油“百合爱情”,游仙“东林牧歌”等3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拔地而起;“天府四川、康养绵州”森林康养品牌日益响亮;农村电商遍地开花……

“三产融合”放大了“农”元素、做俏了“土”产品,助推着绵阳经济向着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发展阶段演进。

同时,绵阳市还持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通过加强创业培训,搭建创业平台,积极引导扶持新型职业农民、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市场主体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71个,实现销售收入455亿元;农民合作社达3455个,引领带动面达73.3%;家庭农场达2386家,经营面积12.5万亩。

“在绵阳,‘引凤回巢\’‘创业创新\’已然成为新趋势,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该负责人说,实践证明,结构性改革不仅富了农民,还优化了经济结构。

可以预见,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农业的潜能将在“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进程中得到进一步释放,转型升级的红利将会为绵阳经济带来持续不断的增长。

新闻推荐

江油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本报讯(记者郭若雪)记者近日从市科知局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下发《关于确定新一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试点县(区)的通知》,江油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