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探究

绵阳日报 2017-10-23 09:08 大字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然而,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如下问题:

第一、对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乏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迅捷期,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成长需要何种精神食粮缺乏认识,缺乏规划;另一方面是当今社会,各种文化产品的缺乏艺术性、欣赏性。学生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家长和老师必须主动担当起指导选择的任务,鼓励激发学生从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

第二、阅读环境的建设不完整。阅读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构建意识缺乏使学校图书室成为摆设;使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目的模糊;使家庭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缺乏;更谈不上根据孩子成长需要,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

第三、语文阅读方法传授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文本的阅读目标设置缺乏梯度;所有文本均用同一方式进行阅读分析;其考察内容和形式都大同小异。其教法单一。往往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

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课外阅读指导入手,教师通过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提高阅读的质量。要使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真正爱上阅读,作为语文的我们,不妨继续大胆尝试。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创设环境。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渲染读书的氛围。学校和班级精心布置校园环境,悉心培育校园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书香,每一个标记都浸润着浓郁的文化气息。2、组织建设班级图书角。我发动所有学生积极捐书,成立图书管理小组,制定借阅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慢慢地,课余是时间读书的孩子多了。3、开展课外阅读比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1、品味性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如《锡林郭勒草原》《庐山的云雾》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吸收性略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如《新型玻璃》。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三、建立适合孩子课外阅读的书库

教师和家长要针对孩子的特点,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建立适合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书库或书目,供孩子们选择性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提高其阅读兴趣、理解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阅读,而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光在课堂,还在于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教师通过拓宽有效课外阅读的途径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孙礼兵)

新闻推荐

千针万线,绣出诗意李白

粉竹楼里的绣娘□本报记者廖伯逊文/图在风景如画的江油市青莲镇,有一种独特的刺绣——李白诗意绣。它的传承人叫朱裕。从2012年开始,朱裕用蜀绣针法技艺,以李白诗歌意境为题材,在绢布上诠释李白的诗...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