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学着说”到“练着说”——关注语言运用从动口开始

绵阳日报 2017-10-11 12:56 大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社会交际作用看,绝大多数的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听说读写活动”比“文学活动”来得多,而“听说读”的行为又要比“写”的行为来得多。针对学生“说”是一种运用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语文活动,也是一种最接地气的“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要从关注“动口”说开始。

一.抓住例子学着说。

王尚文教授一直倡导语文教学要关注言语形式:其他学科重在教材“说什么”,语文学科则重在教材“怎么说”,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具体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语言表达的范本,教师就要“慧眼识珠”,找到这篇课文中最独特的有价值的“示范点”,让学生照样子说一说来学习“运用”。

(一)从词、句、段中关注“运用点”照着说

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篇篇文质皆美的课文都有值得学习的典型词句段,抓住它们多读多说进行感悟、模仿、练习是学生语言习得的最佳途径。

1、抓住词语特点进行词的练习。可以就词的结构形式以一带多:如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自然而然可以引出一长串的寓言故事及来自寓言的成语。2、仿照格式说片段。从说一句完整的话过渡到说一段通顺的话,做到按顺序,有条理,利用教材中典型的段落进行模仿是创作的前提。

(二)从空白、标题等挖掘“运用点”想着说

只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让他们多说会说还说得精彩。

1、寻找文章的空白点让学生想象说:有些课文只写了其中一部分其余省略了,如《庐山的云雾》只讲了部分云雾的形态。试着补全文章,思路一打开,学生的思维发散了表达能力也强了。2、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要充分利用课题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可以训练感悟能力、归纳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二.抓住机会多练说

就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的语文能力归根结底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借助主体实践才得以形成、提高的。要提供学生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古人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多练才能形成能力。交给了说的方法,就要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运用起来。

(一)基于课文表达的练说

紧紧结合课本的动口说首推“朗读训练”。读完之后由“读者”自己做个总结,然后再由“听者”点评是否读出味道,在这种“自悟--朗读--交流”的环节中,学生才达到了感悟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

第二种基于课本的动口说便是“复述表达”。复述熔理解、记忆、表达于一炉。可以详细复述,也就是最接近原文的复述。第三种与课本紧密相连的动口说就是“情景表演”。学生兴味盎然,发言活跃,还常常有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精妙言辞。

(二)基于语言能力的练说

培养语言能力练说首先要规范课堂回答。在低段时首先要教给孩子“完整表达”的意识,到了中高段则要告诉他一定的答题范式。

三.抓住要点注意说

1、说出思维的过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直接制约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层次性,而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反映出他的思维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2、说出清晰的表达:人们在很多场合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网络聊天、发送短信亦是如此,表达的方式方法内容无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3、说写结合不可偏废: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说毕竟只是一种有声交流方式,它的存在是短暂的,因为时间关系语言组织上可能会存在不准确、不精美、欠逻辑的缺憾,写则可能思虑更周全,还可以经过反复修改使之表达更精准。

能力不是听来的,看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通过反复多次“运用”得来的,关注“语言文字运用”从最基本最日常的开口说“用”做起,天天用、时时用,才能够真正让“课文”成为语言的例文,让“运用”成为语文教学落到实处的终极目标。

(江油市中坝镇胜利街小学雷卓君)

新闻推荐

刘超在全市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大会上强调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 争创全国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本报讯(记者刘鑫李志豪谢艳)昨(27)日,全市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大会召开,系统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出席会议并讲话。刘超指出,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