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 记录生活新貌时代变迁

绵阳晚报 2021-03-06 07:53 大字

杨华娟的刺绣作品《羌寨风情》局部

闲时在家,杨华娟也会绣上几针

杨华娟的刺绣作品

前不久,北川绣娘杨华娟收到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最美小康路——中国西部民间工艺主题创作展”参展荣誉证书。

在本次展览中,杨华娟创作的《羌寨风情》,融合了羌山、碉楼、羌族服饰、口弦等羌族文化元素,对北川羌乡新貌进行艺术呈现,在展览期间引起各方关注。这件作品,同时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

作为北川羌族刺绣技艺非遗传承人,杨华娟与羌绣相伴已超过40个年头。多年来,她用手中的针线记录羌族民俗风情,创作了大量羌族题材刺绣作品。

■仝青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张登军文/图

羌寨绣娘

从小就看奶奶和母亲穿针引线

北川青片乡正河村,是北川羌族文化核心区,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羌族文化生活习俗。这里,是杨华娟的老家。

在羌族地区,羌绣都是以母传女的家庭传承形式延续至今。从记事起,杨华娟就看到奶奶、母亲有空就会穿针引线,“觉得很新奇,绣出来的图案很好看”。6岁那年的一天,她在母亲的片兜里找了一块棉布,拿起针线就绣了起来。

那一件绣品,是围腰的带子,大人说“绣得像”。杨华娟的刺绣生活,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在家里老人的指点下,杨华娟逐渐掌握了羌绣所有技法,技术也越来越好,是寨子里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2003年,青片乡正河村成立五龙寨,发展民俗旅游。杨华娟在五龙寨开了一家副食店,同时从事旅游接待服务,闲时也会绣上几针。当年秋季,一位游客看上了杨华娟身上的羌绣服装,这是她花了半年时间绣出来的,“舍不得卖”,但游客“实在是太喜欢了”,她只有忍痛割爱。

寨子里会羌绣的人不少,多用于头帕、围腰、腰带、衣领、衣角、鞋面等生活实用品的装饰,并以家庭自用为主。正是那次经历,让杨华娟看到了羌族绣品的市场潜力。那以后,她与寨子里的绣娘们一起,利用空闲时间绣鞋垫、鞋子、荷包等,向游客出售,“没想到很受欢迎”。

针尖功夫

针随心动绣出好作品

在北川羌族地区,从事羌绣的人不少,主要集中在青片乡,这里有好几位知名绣娘,杨华娟就是其中之一。

早期羌绣更注重生活的实用性,主要选择黑、白、蓝等三色土麻布和棉线为材料,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清丽明快,层次分明,有纯朴、典雅之美。后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融合的推进,有人选择丝绸为材料进行绣品制作。

相比之下,杨华娟更为传统,坚持选用棉布、棉线为材料,“用这些材料,绣品图案不会走样”。

羌绣的图案,都是以身边的生活元素为素材,长期生活在羌族文化环境中,所有图案都装在脑子里,杨华娟也不例外。

北川羌绣的技法独特,特别是绣腰带时采用的“数纱绣”,是青片羌族同胞独有的羌绣刺绣技法。其余绣品的刺绣针法,与其他羌族地区也有所

不同,最常用的是掺针绣、扣针绣、扭针绣,还有勾针、别针、双面针等十余种针法。

在杨华娟看来,不同的构图,针法也不相同,考验的是眼力、耐性,“只要静心,针随心动”,就能绣出好的绣品来。

文化传播

为孩子传授羌绣技艺

2018年杨华娟被公布为羌绣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地震后,杨华娟离开青片外出打工,专门从事刺绣工作。2011年开始,她先后面向残疾人、留守妇女开展刺绣培训,近两年开始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传授羌绣刺绣技艺。2014年她成立了自己的绣庄,研发羌绣文创产品,通过订单模式让羌绣饰品走向更大的市场。

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不仅仅是单纯以传统手工艺制作产品。更多的时候,杨华娟以羌绣的方式,立足当前时代创作文艺作品,记录时代变迁和生活新貌。

从2015年开始,杨华娟的刺绣作品先后在各级展赛中亮相,并有作品获奖。

特别是2020年,她创作的一批抗疫主题刺绣作品,引起各方关注。还是2020年,她的刺绣作品《羌寨风情》先后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初评、“最美小康路——中国西部民间工艺主题创作展”。当年,她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一针一线,不仅仅是绣花功夫,也是非遗传承人的情怀。在杨华娟看来,从非遗文创产品到刺绣作品,其实是一位普通绣娘对民族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

新闻推荐

特色产业聚财气 都贯乡瓦壶沟村民喜领分红

本报讯(朱志群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杨檎文/图)近日,都贯乡瓦壶沟村举行“政企携手话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暨瓦壶沟村村民...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