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融合 创造美好生活
俯瞰西窝寨
富有羌族特色的木楼客栈
“独臂猪倌”应育双与他的牛儿
毛兴唐一家围着火炉,袅袅炊烟熏着腊肉香肠
使用机械打碎玉米喂猪
村民乔清黄在扯猪草
省级非遗羌族口弦传承人王泽兰
□本报记者王勇文/图
白雪覆盖着山顶,云雾在山间密林中缠绕,清澈透亮的青片河水从寨口缓缓流过。当清晨来临,各家各户的大公鸡已经迫不及待地伸长脖子叫了起来,打鸣声此起彼伏,合着机动三轮车“突突突”的声音和汽车的鸣笛声,寨子里人们又迎来了充实忙碌的一天。
西窝羌寨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尚午村,紧挨着小寨子沟保护区,这里海拔1400米左右,居住在此的羌族群众,是真的“云中尔玛”。
走过寨口那座有着近半个世纪的西窝老桥,沿着一条逼仄的小路,爬到对面山腰处,俯瞰着被群山环抱的西窝羌寨,只见远处人家炊烟袅袅,一幢幢新房坐落其中。寨道两旁,羌民族文化广场、特色十足的农家乐、建设中新西窝桥……古老的西窝羌寨和勤劳朴实的村民正逐渐摆脱传统的耕作模式,走出了一条文旅结合,共建美好家园的新路子。
除了发展文旅经济,一些村民还搞起了种养殖业,增收致富。12月2日早上,“独臂猪倌”应育双吃过早饭,单手驾驶着三轮车来到了海拔1800多米的装房照壁山上。当天,几位分文不取,邻里相助的亲戚和邻居们,帮他杀年猪。“两天要杀9头猪,大部分都是别人预定好的。”他高兴地说。除了养猪,最近几年他还养牛,从最初的三四头牛,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4头。“早上放出去,下午它们自己回到圈里。”他说。
来到寨子最里面,正赶上毛大姐和母亲、哥哥一起,围在火塘前吃早饭,鸡蛋、馒头、红苕稀饭以及两盘素菜。毛大姐办的农家乐快十年时间了。今年8月洪水,造成从青片乡到寨子的道路损毁严重,加上冬季,山里寒冷,寨子里的游客并不多。毛大姐边耍手机边享用着每天标配早餐。火塘房的横梁上,挂满了正在烟熏的腊肉和香肠。“现在的生活真是不知道好到哪儿去了,吃的穿的用的,样样不愁。”正说着,她抬头看了看房梁上的腊肉,又接着说道:“这是杀了几头年猪晾的腊肉,除了自己家吃,还要给游客提供。”
在寨子里绕过了几道弯,来到了一幢两层木楼前,羌族老阿妈王泽兰正在打扫门前卫生。羌族口弦技艺属于羌民族地区农耕文化的产物。她从十多岁开始跟着祖辈学习口弦演奏,现在她已经是省级非遗传承人。这些年来,随着地方文化旅游发展,70多岁的她一直坚持为羌族文化活动传授口弦技艺或唱上几曲羌族山歌。如今,她还将口弦技艺传授给了女儿、儿媳,并受聘在北川县境内培训了许多学员。
如今的西窝羌寨,在时代新风的吹拂下,正旧貌换新颜,车多了,人靓了,独特羌族传统文化和勤劳朴实的基因,依然在寨子里很好地保留和传承着。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远梅温高欢记者杨檎文/图)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北川永昌派出所近日创新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模式,用“心沐计划”搭桥梁,1...
北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