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关注评论公号获取权威思想
工作 思考
□赖俊
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新动力,对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民致富奔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不少山区地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起步晚、发展慢,核心区基地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农户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程。
从北川县几年来的发展实践来看,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基地改扩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主要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多元投入机制不健全。二是核心区基地规模小,园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2018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仅3200余万元,不到绵阳全市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县土地流转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但分散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依旧占据主导。三是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园区龙头企业辐射拉动力还不够强劲,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生产基地,基地联结农户的经营机制尚有待完善,等等。
这些问题是山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共性问题,通过对北川样本的分析,我们希望对其他地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所启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需要对本地区的发展实际有清楚认识,突出问题意识,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园区健康发展。去年以来,省市相继出台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明确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立足精品农业发展,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夯实基础、提升优势、改善劣势,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精品意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当地资源的关系。从全国来看,园区建设都强调要坚持规划先行引领,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规划是园区建设的基础性前提性工作。但规划既要有前瞻性,也要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当地资源的关系,不能在不考虑当地资源禀赋的情况下大搞规划、搞大规划。放眼全国,许多园区大手笔规划,看上去轰轰烈烈,但几年下来,没多少园区是成功的。从北川来看,依托资源禀赋,当地紧紧聚焦羌茶、果品、中羌药材、高山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按照“因地制宜、连线成片”组团式建设思路,推动“县乡村户”四级联建,推进园区适度规模发展,形成鲜明的特色优势。按照公平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代耕等方式,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鼓励村集体集中流转农户土地形式,租赁给大户、龙头企业,形成以经营大户带动型、集体组织带领型、龙头企业牵动型等为模式的土地流转新形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突出精品意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处理好政府的积极性和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的关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农民增收有重大意义,政府的积极性没有问题。但如果只有政府的积极性,参与主体缺乏积极性,园区建设就缺乏源头性动力。增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尊重和征求园区内现有企业、大户意愿,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土地连片整治,助推园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机械化作业和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另外,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增效为目标,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园区+农户”等模式,鼓励农户、大户以土地经营权、林权、设施设备等入股园区建设,直接分享园区经营收益。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以委托经营、最低收购价等方式,采取“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构建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农户参与园区建设积极性。
突出精品意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要处理好财政投入与多元投入机制的关系。山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最关键。不少农业园区建设开始时红红火火,过段时间往往后继乏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多元投入机制。从北川这些年经营园区的经验来看,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本加大对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的信贷投入。比如,继续实施好林权抵押贷款,不断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范围,有效解决融资担保难、贷款难等瓶颈问题。探索企业与政府(农民)联办建设模式,放大园区的综合效益。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平台,强化农业招商引资,吸引省、市级龙头企业入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产品包装开发、价值链延伸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投入机制。
(作者系北川县委书记)
新闻推荐
洞外群山洞内奇观洞口清泉本报讯(记者杨檎文/图)“五一”期间,北川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队在陈家坝镇发现了以“逍遥洞”“牛...
北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北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