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传技术 不当扶贫“过路人”

绵阳日报 2020-05-19 07:46 大字

·开栏语·

绵阳市广大驻村农技人员立足帮扶村实际,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乐当农业和科技的“催化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争做产供销“月老”,帮助联系村农产品找销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即日起,本报开设《优秀帮扶农技人员风采录》专栏,展示驻村农技人员在帮扶中取得的显著成绩,报道他们在驻村帮扶中的具体做法和感人事迹。

□本报记者赵烨

“老李,你家的马铃薯播种了么?”“老蒲,生态猪饲养技术学懂了么?”5月16日,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三坪村,驻村农技员刘如东一大早就拿出手机发送短信,提醒农户们施肥、打药、防治病虫害……

2016年,市农技中心主任刘如东来到三坪村,担任驻村农技员。四年如一日,他走遍了田间地头,为农作物健康成长“贴身服务”,为村民脱贫致富带头领路。

刚到三坪村,工作千头万绪。为了摸清全村贫困户“家底”,刘如东走村串户,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分别指导,帮助增产增收。

极短的时间,刘如东掌握了全村情况。“三坪村属典型的高山村,土壤为沙土,土层薄、肥力差。而且全村以老品种马铃薯为主要种植物,技术落后,增收困难。”刘如东说,要治“穷病”,发展产业是重中之重。

如何彻底改变落后的传统种植现状?刘如东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坪村必须引进新的马铃薯高产品种。立说立行,刘如东为全村争取到了免费的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种薯,并先后协调邀请市农科院薯类研究所、北川兴羌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农业局科技人员在全村开展优质脱毒马铃薯繁育培训与现场指导,确保关键技术措施入户到园地,手把手将农民改造成“土专家”。

“为村民们答疑,我把电话号码留给了每户有需要的村民,也加入了村里的微信群。”刘如东表示,针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他们都要跟踪问效,确保彻底解决困难。

“去年,我家一亩地收了将近3000斤,能卖2500多元。”说起种植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村民李显军就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新品马铃薯亩产能提高500-1000公斤,比老品种增加了一倍,大多数村民今年都种上了新品种,产量大大增加了。“村里有家种的马铃薯,单个最大的足足有半公斤重呢。”李显军算了一笔账,按现在1.6元每公斤的行情,多种一亩就能多1000多元收入。

“有啥不懂就问刘老师,他把这里当自己家。”不当扶贫过路人,刘如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村民们逢人就夸的这些话最暖心,浓缩了四年来驻村帮扶的点点滴滴。

记者了解到,除了优质高产脱毒马铃薯,刘如东还参与了全村青红脆李、油牡丹、土鸡和生态猪等主导产业落地实施。“我就是懂些技术,产业扶贫真正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与村组干部的大力支持配合。”说起成绩,刘如东表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

“接下来,我们要下功夫引进农村电商平台和农产品销售经纪人。”说起下一步的帮扶计划,刘如东瞬间就打开了话匣子,“只有协助村民把优质、生态、绿色的马铃薯,青红脆李子,油牡丹,散养的土鸡和土鸡蛋卖得脱,才是真正实施产业扶贫。”

新闻推荐

四川北川两货车相撞后一车坠崖 3人死亡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川5月1日发布警情通报:2020年5月1日18时44分,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指挥...

北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