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蔬菜“腌”出大产业

绵阳日报 2020-04-29 07:42 大字

□本报记者杨檎

4月27日,北川羌族自治县马槽乡明头村4组,脱贫户周兰香在准备新一轮蔬菜栽种前,收割了地里最后的100多公斤冬莲花白。要在往年,这样的“收尾菜”会让她很难办:卖吧,量太小,蔬菜收购商没兴趣上门来收;不卖吧,吃不了,只能用来喂猪、喂鸡或者干脆就堆在地里当肥料了。但今年,她再也不用为此犯愁了,一个电话过去,一会儿就有人开着车赶来买走,一堆“废菜”当场就变成了现钱。

为周兰香和乡亲们解决这类“棘手问题”的,是马槽乡兴建不久的“羌佳源”蔬菜加工厂,也是当地党委、政府着力扶持的一个返乡创业项目。“有了这样的厂子,我们再也不担心种出来的菜卖不掉了!”苦山村2组村民王顺秀告诉记者,她家的4亩多地现在全部种成了蔬菜,她自己也到加工厂当了一名工人,每月有工资领,加上卖菜所得,一年下来增收几万元没问题。

据了解,马槽乡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十分利于高山缓季节蔬菜的种植,近年来,该乡不少村民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但同时,一个“先天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的种植户。“每年夏秋时节蔬菜大面积收割时,正值雨季汛期,时常会因为滑坡、山洪等造成道路交通中断,外面的收购商进不来,山里的蔬菜运不出去,严重的时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片大片的蔬菜烂在地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种植户的生产热情受到打击,“有些人甚至宁愿把地荒在那里,也不想再去种点什么了。”

如何解决这个种植户共同的“痛点”?2019年,明头村返乡创业的王兴泉和侯国勇在多方考察后提出的一个想法:建立蔬菜加工厂,对本地新鲜蔬菜进行粗加工和深加工,以解决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为本地的蔬菜种植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占地800余平方米的“羌佳源”蔬菜加工厂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并开始试营业。

侯国勇和王兴泉两个负责人各司其职,侯国勇“主内”,负责收购蔬菜并进行加工,做成腌菜和干菜;王兴泉“主外”,负责产品对外销售。“现在全乡已经有80多户种植户和我们签订了协议,长期向我们厂供应各种新鲜蔬菜,其中20多户为脱贫户。我们按市场价对乡亲们的蔬菜进行收购,厂里还解决了6个村民就业。”侯国勇说。而在此前有着多年销售经验的王兴泉,也“捷报频传”:“已经有不少单位和企业的食堂跟我们签订了供销协议,外面的消费者都喜欢吃我们这的高山生态菜,说把我们的腌菜用来蒸烧白、蒸包子,好吃得很,干菜用来炖肉,也是一绝!”

两人还告诉记者,最近他们正在筹划成立合作社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目前已经有20多户自愿加入合作社,其中9户脱贫户,还有不少人也跃跃欲试。“把鲜菜做成腌菜和干菜,便于储存,放再久都不怕,甚至越放得久越香。”王兴泉介绍说,“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还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成立了物化检测室,保证我们的每一坛子菜都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小腌菜“腌”出了大产业,马槽乡的村民们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因此倍增。据了解,目前全乡共种植各类高山蔬菜约300亩,并对周边乡镇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在种植蔬菜的闲暇时间,村民们还上山采回椿芽、鹿耳韭、蕨菜等野菜,销售给“羌佳源”蔬菜加工厂,获得额外的收入。

新闻推荐

翠屏区参加全省文化和 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推进会

晚报讯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推进会。会议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根据会议要求,翠屏区文广...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