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志双扶,“扶”出羌乡新气象 北川文化扶贫激发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绵阳日报 2020-04-20 06:54 大字

跳沙朗(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吹口弦

近日,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印发了《欢歌共唱新时代文化扶贫助小康——2018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案例汇编》,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大安村作为全市唯一典型案例被纳入该书。与此同时,在2019年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中,北川成功创建13个(全市30个),创建数居全省县市区首位。

近年来,北川始终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聚焦文化惠民扶贫工作和“文化扶贫示范村”创建,大力实施精神文化引领、文化阵地建设、文化数字传承、文化产业培育等惠民工程,促使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脱贫奔康内生动力,通过文化扶贫助力乡村振兴,“扶”出了羌乡新面貌、新气象。

□王关伦本报记者杨檎

实施精神文化引领工程打造文化惠民扶贫新引擎

“现在打牌的少了,吵架的少了,老百姓都愿意把时间用来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致富奔康的能力。”3月27日,记者在永昌镇宝林村采访时,镇文化专干巩晓玲感慨地告诉记者。而这一变化,得益于北川以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筑牢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据了解,近年来北川通过深入开展“农村清洁行动、农村健康行动、农村礼仪行动”“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兰辉式家风”“北川好人”和脱贫攻坚“明白人”等活动,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感恩砥砺奋进,加快脱贫奔康,共建文明乡风。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获评全国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3个,获评“中国好人”3人、“四川好人”15人、“四川省道德模范”3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1人。群众任昌会荣登“中国好人榜”,学生任芳芳和段翔、李瑶分获“2016全国最美孝心少年”殊荣和“2016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关注奖”,中国心志愿者团队“那山成长营”志愿项目获得2016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金奖。

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培育文化惠民扶贫新载体

“现在我们每个村都建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文化院坝,还配好了音响、民族服装、民族乐器、投影等公共文化服务用品。”在永安镇大安村,村支部书记刘成自豪地告诉记者,有了这些“阵地”,每年开展“我们的村晚”、农民运动会和“七贤柏七夕节”等活动,村民们不但能通过活动展示个人风采,还能在活动中以销售土特产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截至目前,北川已为全县343个村(社区)配送了公共文化服务用品。同时,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送文化送戏下乡15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3000余场次、“全民阅读”流动图书车服务活动10余次、文化专干及文化志愿者专题培训5批次2000余人。为了培养一支“永不撤走”的文化人才服务队伍,北川还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县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经过培训的文艺骨干和志愿者再下乡进村开展文化宣讲、文艺表演、提供文化指导,并进行结对帮扶,从而达到文化培训的“全覆盖”。

实施文化数字传承工程构建文化惠民共享新模式

“疫情‘禁足’期间,广大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文化馆阅读书籍、查阅资料、学习羌族歌舞和羌绣等,效果非常好。”北川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北川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数字电视图书馆,为广大农村群众重点提供涉农法律法规、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图书和视频。同时,北川积极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建立数字文化馆,将大禹祭祀、羌历新年、羌歌羌舞、北川“非遗”及文艺讲堂等资源数字化,并在基层网站实现互动共享。

经过3年的建设,北川文化馆顺利完成了第一批数字文化馆的试点建设任务,实现了“文化入户数字服务——村村享、户户通、人人用”的目标。通过手机App、互联网网站、数字有线电视网络等手段,将北川文化馆资源数字化并传送到全县19个乡镇、33个社区居委会和310个行政村,解决了文化服务进村入户的难题,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我们的数字文化馆已经顺利通过国家文旅部验收并获评全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工程。”北川文化馆负责人介绍说,“我们还在曲山镇沙坝村、桃龙藏族乡九成村分别建起了农耕博物馆,用大量翔实的农耕文物、史料等,生动展示禹羌儿女艰苦奋斗、勤劳奋发的峥嵘历程,进一步激励贫困群众感恩奋进、加快脱贫。”

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做实文化惠民扶贫新支撑

前不久,永昌镇的“首届牡丹文化旅游节”正在该镇金龟村牡丹园开展,蓬勃怒放的牡丹花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许多村民们通过在节庆中务工和出售土特产等增加了收入,在已经成功脱贫的基础上朝着小康又迈进了一步。近年来北川聚焦文旅融合,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不断做实文化扶贫新支撑,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营造了充足的底气。

据统计,目前北川已建成永昌镇金龟村、曲山镇石椅村等以禹羌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点(村)10余个。近两年来,北川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巴拿恰、五龙寨、西窝羌寨、石椅羌寨等地开展民俗常态展演1600余场次,打造大禹祭祀、羌历新年、沙朗节、桂溪辛夷花节、青片情歌节等民俗节庆、乡村旅游活动30余场,创作“大禹羌山情”“风从羌山来”“阿哥阿妹唱羌山”等特色文艺作品20余个,上市羌绣、羌茶、咂酒、水磨漆、草编等文旅产品1000余种,开展非遗专项培训10期800余人。大力引导县内文化企业及领军人才(团队)抱团发展并“走出去”,2019年共组织文创企业走出国门14批次、走出省市45批次。“汇德轩”系列文创产品品牌培育入选国家文旅部“藏羌彝特色文化品牌”支持项目。“北川羌族草编、沙朗进校园”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2019年,北川成功入选“首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新闻推荐

北川农村公路建设跑出“加速度”

擂鼓镇茶坊村至楠木村公路施工现场本报讯(宋国梁记者杨檎文/图)“轰隆隆,轰隆隆……”机器轰鸣之间,一条平坦开阔的全沥青混...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