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依托互联网平台抓春种

绵阳日报 2020-03-01 07:11 大字

本报讯(王萍陈艺嘉记者杨檎文/图)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北川广大农户积极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下单”订购早春玉米苗,推广地膜覆盖栽培等举措,既提高了春耕生产的科技含量,又有效减少了村民集中下地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

2月28日,北川永昌镇群联村“羌乡甲蔬家庭农场”的200亩早春甜玉米正准备下苗。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用再请人培育玉米苗了,只需要拿出手机,打开微信与成都的四川德维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系,将所需要的数量报给对方,玉米苗很快就会“自己上门”。农场负责人杜江通过手机订购了200亩地所需的玉米苗,3小时后,第一车15万株就被送到了田边(如图)。

“这些玉米苗是在成都就育好了的,栽种之前我们先铺一层地膜就可以了。铺地膜的目的是保温保湿增产,这样会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杜江告诉记者,他在群联村流转了300多亩土地,往年春节由于气温不稳定,大春农作物育苗不仅费工费时季节推迟,有时还会遭遇低温和死苗,损失惨重。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当地党委、政府为了不误农时,经过多方对接协调,帮助杜江联系上了四川德维蓝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为他工厂化代育甜玉米苗。

有了工厂帮忙代育玉米苗,不仅能将栽种时间提前,为抢早进入市场卖个好价钱奠定基础,还减少了前期培育玉米苗的集中用工防疫、后期低温寒潮死苗等风险。

“我们农场把200亩地用来种甜玉米,180亩地种蔬菜,每天的用工大概是100多个人,近段时间村民上门来农场务工,共计能挣到20多万元。”杜江说。

据了解,北川以着力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区为抓手,重点发展中羌药材、精品茶叶、高山蔬菜、精品水果、优质魔芋,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并依托互联网技术,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业产业化企业从种到收发展“线上下单”,运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流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有效推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县已规范化种植大春玉米、红薯等农作物12万多亩。

新闻推荐

坚守一线“父子兵”当好乡亲“守护者”

贾春太(中)和儿子贾强(左)在村口卡点值守□钟洪本报记者杨檎文/图俗话说:每逢过年长10斤。然而从春节到现在,北川通泉镇黎明村...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