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给退休生活增添乐趣

桂林日报 2020-01-09 10:34 大字

□白克信

我与邮票结缘,是在1961年的中学时代。那时,我的老家是个小县城,经济落后而信息闭塞,哪有集邮的条件。我从牙缝中挤出早点钱,曾写信到上海购买过一两次邮票。但因经济条件制约,又是“三年困难时期”,只好忍痛割爱。后来,由于忙于工作和各种原因,这一爱好竟搁置了40多年。

2004年退休后,我与友人先后两次到赵世琤家里拜访,看到他多年收藏的花花绿绿的邮票和各种邮品,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邮文,我的心动了。在赵老的指导和帮助下,重新点燃了我的集邮梦,开启了我集邮路上的窗口。

收藏邮票,是我集邮生活的初始阶段。由于我集邮起步晚,平时,我经常到集邮市场寻找自己喜爱的邮票和封片,先后购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物邮票和刘胡兰、雷锋、焦裕禄等当代英雄模范人物邮票,以及有关人文方面的邮票。同时征订了每年邮政发行的年票和《中国集邮报》。随着收集邮票增多,我分门别类地装进邮册。有时翻看心爱的邮册,一股清新之感随之而来。通过学习《中国集邮报》有关集邮方面的知识,我懂得了邮票就是“国家名片”,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科学的真实缩影。集邮活动本身就是宣传集邮文化,是国家精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此,我加入了桂林市老年集邮协会。

学写邮文,使我的集邮生活进入了新天地。集邮老前辈们常说:“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为了努力提高邮识水平,我虚心向老邮友学习,经常阅读邮文,经过努力,终有收获。2008年6月6日,奥运圣火首次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传递,我自制了奥运圣火传递纪念封,并将自己的感受写成邮文《自制纪念封永铭桂林史》,这一“处女作”在《桂林晚报》很快就刊登了,从此我对写作邮文有信心了。

我属猴,2016年是我本命年,72岁。这一年第四轮生肖邮票“领头羊”猴票,又由“1980版”金猴作者、92岁高龄的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再度执笔设计,受到众多邮友的热捧。为了购到猴票,1月5日凌晨3点多钟我顶风冒雨赶到桂林中山中路邮政大楼排队,与邮友交谈耐心等候,在寒风冷雨中站了5个多小时,如愿买到了猴票、盖上了纪念戳,给邮友和自己寄去《丙申年》猴票首日封。虽然有些累,但心里乐滋滋的。我将这一切身感受写成邮文《临近本命年购猴票》,《桂林日报》《桂林集邮》很快刊登了,近几年来,我在报刊发表了30多篇邮文。

制作邮集,使我的集邮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集邮不仅仅是收藏邮票,把买回来的邮票放进邮册里就完事,而是要认真进行研究和编组邮集,这才是集邮的真谛。近年来,为了学习制作邮集,我通过学邮文、观邮展、听讲座,多请教,向制作邮集有经验的邮友学习,开始制作邮集。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10周年,我学习编集的《北川新县城重建》一片邮集,得到了有经验的邮友的热心指导帮助。特别是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会长苏勇华先生,我与他素不相识,从未谋面,但我多次通过电话向他请教有关制作邮集的问题,苏先生都耐心倾听,热情解答,使我十分感动。当我把《北川新县城重建》一片邮集制作完成后,用电子邮件传给他,他又诚恳地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我写信到北川县邮协邮买了新的邮品,经过修改补充,增加了素材,表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行动,体现了震后新城的古镇新貌,突显了邮集的主题和深度,向人们述说了地震无情人有情,大灾有大爱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此,《北川新县城重建》获得2018年桂林市集邮协会一片邮集参赛三等奖,给我很大的鼓舞。

此外,我学习编集的开放性一框邮集《带您走进福寿之乡———永福》获得2017年桂林市老年集邮协会邮展二等奖。同时,我还编集了多框《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1992年—2015年)》邮集。

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称赞集邮是:“充满了真知和发现的最好休息时间。”由喜欢到热爱集邮,愉悦了精神生活,使我退休生活增添乐趣,获益不浅。通过集邮增长了新的知识,陶冶了人的情操,扩宽了视野,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通过集邮享受到生活的情趣,其乐无穷,是一种文化养老的方式之一;通过集邮结交了新的朋友,架设了传播友谊的桥梁,大家汇聚一起,欣赏邮品,交流情谊,这实在是人生之快事。

新闻推荐

建监测预警机制 让村民主动参与

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专家学者、基层干部支招——建监测预警机制让村民主动参与绵阳市北川县探索返贫监测...

北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