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跨湖大桥完工 “羌红”联通两岸北川彻底告别溜索桥
村民载歌载舞,庆祝大桥完工
当地群众为建设者们送土特产表达感激之情
竹篾索桥成为历史
9月1日,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楼房坪村桥新建工程(楼房坪“溜索改桥”)项目全部完成。这标志着北川9个“溜索改桥”项目全部完工。这座被世人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跨湖大桥”投入使用后,北川将彻底告别索桥时代。上世纪当地村民出行曾经用的竹篾索桥和曾立下汗马功劳的铁索桥,以及震后使用8年的海事渡口将永远成为“彼岸羌影”。
■记者王望实习生何安安文/图
/1/
一抹“羌红”历时880天联通堰塞湖两岸
1日上午8时左右,刚刚建成的唐家山堰塞湖跨湖大桥旁,数百名曲山、漩坪、白坭的群众早早来到桥旁,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有的背着核桃、苹果、花生等土特产,等候着施工工人,他们准备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谢工人们的艰苦付出。
随着工人们的陆续到来,一些身着节日盛装的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手牵手跳起了羌族舞蹈,部分群众手捧羌红献给工人们。同时,他们还拿出核桃、苹果、花生等土特产,塞到建设者手中,表达对他们的感谢。
据介绍,这座“唐家山跨湖大桥”自2016年3月开工,项目历时880天,在建设中克服了设计技术工艺复杂精度标准要求高、震后地质条件复杂、岩层稳定性差、气象条件干扰多且作业难度大等多重困扰,于2017年10月17日完成大桥主拱合龙,12月24日完成拱内混凝土顶升这两项关键性难点工程。2018年5月11日桥面梁板架设主体工程顺利完工,8月6日特大桥桥面铺装,全桥全面建成,9月1日项目全部完成。
大桥主拱为红色,设计灵感源于羌红。这道“羌红”将联通堰塞湖两岸,村民以往依靠渡船和绕后山而行的历史将画上句号。当地村民去往新县城的路程,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最快30分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当地20多种农副产品的运输,直接带动北川曲山、漩坪、白坭3万余群众的经济发展,为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2/
竹篾索桥当地老人记忆最深的出行方式
家住开坪乡的赵大海将近古稀之年,他从小就和这条河有着很深的渊源。作为靠山靠水吃饭的山民,他昨天特意赶来参加唐家山特大桥的开通仪式。
“小时候,桥的那头叫张挑水,是当地一个挑水工每天到河边挑水到集镇去卖,3分半一桶,久而久之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张挑水\’了。”他指着湔江中间的小山包告诉记者,自己十多岁的时候,每到冬天河水水位低到见底时,附近三个乡的村民就会共同出力,一起修建竹篾桥。
“从白坭乡砍竹子,再由金凤乡(现漩坪乡)的村民背到20公里外的漩坪村,一起编竹篾条搭建竹篾桥”。赵大海回忆起1962年他才13岁时,就参与过搭建竹篾桥。建竹篾桥需要大量劳力,并且桥身需一年一换,一到雨季就无法使用了,费时费力。
漩坪乡敏溪村71岁的老人王兴珍也一大早来到了现场,她的手中拿着一张上世纪的老照片,上面正是赵大海所说的竹篾桥,桥上一位老人在艰难行走,她称那是她的爷爷。
当地村民介绍,后来有了钢丝溜索后,一些有力气的村民可以借用这种方式出行。地震后,海事部门在这里建起了渡口,坐船成了这里唯一的通行方式。
“现在这个桥通了,我们到县城的时间将从原来的3、4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小时,而且道路通了,就会有商人直接进村收购农副产品了,以前想进来收购路难行进不来。”漩坪乡石龙村65岁的老人刘定成说,道路通了不仅可以解决他们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而且村民们生病后,也可以快速送到县城医院治疗。
/3/
万事俱备验收合格后将全面通车通行
“现在只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将全面通车通行。”施工方安徽路港现场项目负责人曹焱良介绍,在880天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方克服了多重困扰。
“唐家山特大桥区域位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大桥两岸拱座基础位于沟谷坡面上,场地狭小,机械出渣难度大,特别是两岸岩层位于顺层,节理发育,岩层多为泥岩属于软石,遇水易软化,开挖暴露后易风化,岩层稳定性差,施工安全风险高。”曹焱良介绍,而且施工现场地理环境复杂,材料及构配件运输吊装难度大,桥位处两岸边坡非常陡峭,无进场道路及施工便道,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较为困难,梁板受场地限制运输吊装难度也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地质和材料运输的问题,设计的工艺等也极为复杂。曹焱良介绍,该桥设计技术工艺复杂,精度标准要求高,钢管拱肋采用以750毫米大直径直缝钢管冷弯成曲线,采用纵缝、环缝焊接成形钢管拱肋,其精度都是毫米级。
此外,曹焱良还介绍,拱座基础开挖截面大,拱部施工离地面均在30米以上。拱座基础的开挖,山坡刷坡高度达70米。主拱肋拼装、拱上建筑物施工、梁板架设等均属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
“而且唐家山堰塞湖夏季雨大、冬季风大,因大桥施工多为高空作业,所以给我们的施工造成了极大的难度和不确定性。”曹焱良说,桥梁桥面距离湖面高度最大达70米,为了保证高空作业工人的安全,主拱圈截面采用钢管组合断面,两片拱肋,主拱圈采用缆索吊装悬拼施工,拱上建设、梁板安装等也采用缆索吊装施工。
据了解,“5·12”大地震后,北川地质结构松散、地质灾害频繁,老百姓出行困难,部分地区群众出行一直依靠最原始的溜索。为解决群众出行,改善通行条件,提升县域交通路网结构,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北川羌族自治县从2015年起,先后实施坝底乡小岭村桥、都坝乡油坊村桥、墩上乡金山村桥、擂鼓镇龙头村桥、曲山镇楼房坪村桥、曲山镇小楠村桥、曲山镇云里村桥、曲山镇治新村桥、桂溪乡金包村桥等9座“溜索改桥”项目工程,桥梁立项总长840.4米,引道总长48公里,总投资30867万元,解决了10余个乡镇、10多万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步带动山区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在全县范围内,结合内联外畅的路网布局,重点实施了省道302线禹茂路、永通路大中修,省道105线曲桂路桂溪场镇段、省道302线禹茂路禹里青石段改线工程,新建楼房坪村溜索改桥、黄江大桥等重点工程,配合市重点办做好九绵高速北川段征地拆迁建设等协调工作。启动实施了墩青路、北松路、擂禹路、禹九路等4条共143.7公里县乡道路改扩建工程,增加乡镇应急出口通道,避免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成为交通“孤岛”。建成农村公路2089公里,通车总里程达2845公里,23个乡镇310个行政村全部通了水泥路或沥青路,新修通组道路560余公里。
通过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项目的实施,北川公路通达深度和农村公路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对外快速辐射、周边畅通连接,县、乡、村道路网主次分明的交通网络,群众出行条件更加便利,高山蔬菜、瓜果、腊肉、山野菜等山里货纷纷走出大山摆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前的“山窝窝”成为广大群众脱贫奔康的“富乐窝”。
新闻推荐
2018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选拔赛西南地区首站北川开幕 500选手羌城畅想航空航天梦
热气球升空本报讯(记者王望实习生唐舒琪文/图)27日,以“筑梦羌城翱翔蓝天”为主题的2018“泛美通航杯”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
北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北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