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中汲取力量 悲壮中生长希望

当代生活报 2018-05-19 19:53 大字

北川中学初中部茅坝中学的遗址,只有废墟上格外耀眼的五星红旗和一副篮球架,表明这里曾经有过许多活跃的身影。

关注

南国早报记者 黄乒宾 文/图

5月6日下午,阳光洒满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离“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还有几天,南国早报记者跟随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十年看巨变 全国都市媒体总编辑四川行”采访团,来到这里。

“空城”述说惨痛往事

前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路上,两侧有很多巨石,都是10年前地震中从山上滚落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北川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地震中,北川县城老城区80%、新城区60%的房屋倒塌。1.5万多人遇难,4000多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585.7亿元。老县城具备了地震中所有元素,能够为后人研究地震提供完备、丰富的资料,因此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国家5A级景区——北川羌城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车后,采访团沿当年的街道一路前行。在这座“空城”里,满眼的残垣断壁述说着惨痛的往事:一栋学校宿舍楼的阳台上,拴着逃生用的床单;一间屋子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巨大的婚纱照。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前的提示牌上写着“近两万同胞在这里遇难,请低声细语”。

因为地震伴随着山体滑坡,老县城很多建筑被山体和巨石深深掩埋,有的被推离原地数十米,以致于在救援结束后,仍有许多遇难者的遗体没有被挖掘出来。

轻轻地行走,我们不愿惊扰在这里长眠的北川人。

悲情,是难以遗忘的

右侧山坡上,有一面飘扬的国旗和一副残破的篮球架。红旗之下,曾经是北川中学初中部茅坝中学的操场。因为学校紧靠大山,地震时校舍顷刻间被滑落的巨石掩埋,师生伤亡惨重,只有正在篮球架下上体育课以及在北川县委礼堂参加全县青年创业表彰大会的少数师生幸免于难。

有一名叫贺川的学生,他的母亲不相信儿子再也回不来了,每年都在废墟之上挂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想对儿子说的话以及自己的手机号码,希望有一天贺川会拨通手机,再喊一声“妈妈”。

地震中,曲山小学整栋教学楼都被山体崩塌的巨石埋压,7岁的冯瀚墨和不少同学的遗体至今未能挖出。冯瀚墨的父亲、时任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不堪丧子之痛,一年后在家自缢身亡。自杀前,他在一篇文章里说,希望儿子能在天堂口等着他,还让妻子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曲山小学的皂角树下,永远地陪着儿子,不弃不离……”

4000多具遇难者的遗体,被集体安葬,这里后来建成了北川遇难者公墓,成为震后北川人祭奠逝去亲人的公共场所。在这里,采访团成员们向北川地震遇难者三鞠躬,眼噙泪水,献上黄菊,表达缅怀之情。

重生十年,感恩同在

老北川令人震撼,新北川让人振奋。

地震3年后,在距离老县城23公里的安昌河畔,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采访团的车驶过城中,媒体人纷纷举起照相机或手机拍摄:古朴典雅的建筑、疏密有致的绿化……一座座羌风浓郁的现代居民小区,在如茵的绿地和宽阔的大道间排列。

北川新县城是2011年全面建成交付的,由山东省援建。因此,北川新县城最主要的大道就叫山东大道,表达了北川人民对山东人民的感激之情。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受灾的区域中唯一一个异地重建的县城,总投资超过153亿元。它不仅成为灾后重建的标志性工程,也代表着中国未来城镇的发展方向。

一切都是崭新的,充满着生机。代表着羌族的图腾又重新绘在了门头和墙壁上。经历了巨大灾难的人们,已渐渐从阴影中走出。

新闻推荐

济宁地区首批参与灾区重建工作的人员付学华:“十年再相见,北川早已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本报记者王仰浩“十年前第一次来到北川时,这里满目疮痍,如今这里已经凤凰涅槃,太令人激动了。这里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位援川工...

北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北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