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滨州援川十周年 难忘的北川援建 ——访原滨州市对口援建禹里乡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令锋

滨州日报 2018-05-17 02:05 大字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

十年,弹指一挥间。张令锋谈起那些援川记忆,如在昨天。

他是2008年11月入川的。他一再说,他去的时候,援川工作已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应该采访那些吃了更多苦、冒了更多险的同志。

其实,哪个滨州援川干部不是付出了巨大劳动,说起援川哪个心里不是沉甸甸的!

“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当时张令锋去往灾区的强烈感受。从地图上看,从汶川县擂鼓镇到禹里乡的“雷擂禹路”不长,36公里,但实际上是要命的盘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松垮的泥路上随处可见滑落的碎石和树枝。它是第二炮兵某工程团用了半年时间才打通的一条通往禹里的“生命线”,有361个惊险弯道!

“别往高处看,别往下头看,眼睛平着看看就行了,不然,越看越害怕!”张令锋说。他回忆,当时指挥部的一辆车真的是与死神擦肩而过,车刚驶过就山体塌方了,距车只有六七米!

正因为这种让人心惊胆跳的路,加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到了营地,张令锋没有分辨出方向来。十几天后,他才弄清楚东南西北。另外,蚊虫叮咬、饮食不适、被褥冷湿,让他们这些援川人受了不少罪。

在禹里,虽然大灾已经过去了半年,但深深的悲恸仍在当地干部群众身上缠绕。在那,所有房屋受损,90%倒塌,太多群众一瞬间一无所有。

时任北川县副县长、禹里乡党委书记的杜勇没白没黑地忙碌,但怎么能忘掉被埋在北川县城废墟里的妻子,和跟了他六年的秘书!乡长黄杰的儿子在北川中学读书,也没能跑出来。副乡长陈兴明的岳母和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在北川县医院遇难。但他们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对滨州人的热情,都让张令锋终生难忘。

同样,滨州援川同志们的战友情也非常感人,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都是抢活干。正是同志们的积极努力,确保了前线指挥部有效高效运转。

“大恩不言谢。现在,滨州是我们禹里人民的家,将来,禹里就是滨州人民在四川的家!”这是北川县禹里乡党委、政府写给滨州市委、市政府感谢信里的一句话。

张令锋说,那时,他们建起了板房,建起了临时学校和临时医院,运输了大量援助物资,从临时性援建向永久性建设过度。滨州援川同志们的任务,是尽快完成9个援建工程,让灾民尽快过上较好的生活。

但这困难极大,不光是运输困难,处于山沟中的禹里乡很难找出一块平地,还有时常暴涨的水位线,让唐家山堰塞湖时刻威胁着群众安全。

2009年5月29日,滨州市援建的禹里乡石纽街项目启动建设,标志着滨州市对口援建工作全面展开,该工程于11月28日完工。12月12日,禹里乡文化站、客运站项目竣工并投用。滨州市共投资3832万元对口援建的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文化站、敬老院、场道道路等9个项目于2009年12月27日整体移交。由滨州市援建的北川新县城安昌河北段治理工程、安北路西侧绿化工程于2010年5月10日竣工。

山东滨州城建集团公司承建的四川省北川县安昌河北段综合整治工程荣获2011年度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代表了全省援川工程的最高水平,已成为北川新县城的标志性景观。

2010年5月10日,省内媒体赴四川采访时,山东援川办总指挥徐振溪说:“我们去看了,建得最好的就是滨州建的。”他称赞说,滨州的援建项目做得非常好,很扎实。

到今天,张令锋还与杜勇、黄杰等当地干部保持着联系。援川岁月,也成为他最难忘的记忆,化作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录电影《川流不息》在陕献映

  5月12日,中国人寿在陕机构组织的纪录电影《川流不息》观影活动在西安和咸阳三家万达影城举行。政府相关...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