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羌族草编技术是我的责任” 记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川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培训老师吴敏

绵阳日报 2018-05-16 07:13 大字

□本报记者任露潇

“我虽然不是羌族,但身为北川儿女,发扬和传承羌族草编技术也是我不容推卸的责任。”这是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川羌族自治县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培训老师、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敏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吴敏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手工艺者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忠诚,这种精神我们把它叫作‘工匠精神\’。”而在现实中,吴敏对羌族草编技术的执着坚持和努力传承,渐渐的她也成为了“工匠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2002年,吴敏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哪里有事做,就在哪里打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养殖场和电子厂工作过。那时候的她,对人生一片迷茫,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也不晓得到底要搞个啥,工作就只是纯粹为了挣点钱养活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敏接触到羌族草编工艺品,那形象生动的造型、优美高雅的线条瞬间打动了吴敏的心。而当她得知这种精致的工艺品就来自自己的家乡北川时,顿时就下定决心学习这项技术。

2013年,吴敏通过刻苦学习,顺利完成工会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并成为北川和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名正式的员工。自此,便开启了她发扬和传承羌族草编技术的漫漫征途。“羌族草编艺术形式多变,内容丰富,具有浓烈的羌族儿女生活、生产气息,要想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奥秘,不仅需要静下心来学习,更得要向懂这项技术的羌族同胞学习。”就这样,吴敏一边自我钻研,一边寻找各种机会向人请教。经过两年时间,她不仅练就了一手娴熟的草编技术,先后申报版权和专利1100多件,还发起成立了北川羌族自治县草精灵草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当地50多位妇女勤劳致富。2017年,该合作社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联巧手致富示范基地”称号。

吴敏深知“传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因此,吴敏积极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长期坚持在警钟街小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北川永昌小学、北川永安小学等学校讲授羌族草编技术和相关知识。“‘工匠精神\’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对非遗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因此,我希望有更多人能学习和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份最原始的‘工匠精神\’。”吴敏说道。

新闻推荐

十年感恩奋进 绵阳焕发新活力

绵阳城市绿化景观。一批新下线的野马汽车在绵阳生产基地整装待发。绵阳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全面推进。涪城区金家林...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