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旧闻 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源之一
李浩 著
连载04
设若没有三星堆,也未发现五座古蜀都城,“蜀”在世人眼里,终究为不知礼乐的蛮夷之地,“不与秦塞通人烟”。甚至还会错误地认为,以夏商周三朝为代表,河南、晋南、秦川诸地,乃中华文明的唯一中心。
而实际情况则是,早在夏朝之前,以川西北岷山(昆仑)为中心,包括甘、青河湟地区,才是中华文明中心。只是到了后来,随着羌人东迁,进入农耕时代,“昆仑”文化才逐渐势微。早期氐羌民族,世居“昆仑”山区,为华族的老祖宗。传统观点认为,氐羌先居陇西、河湟,战国秦献公时,始迁四川岷江上游。
此信史首次录载。
然虽为信史,却为汉代之后的史书。如果以此录述为依据,拿来作为氐羌人南迁开始的凭证,显然不符历史真相。盖因汉之前,各类史籍作者,“不屑与书”,或囿于识见,对岷江上游民族,或视而不见,或闻所未闻,只录中原人事,乃不争的事实。
氐羌族人南迁,实大大早于史籍所载。岷江上游至河湟,自有人类始,一直为氐羌迁徙大通道。南北往来,从未间断过。孟子曾说:“禹生于石纽,西夷人。”西夷石纽,史界早有定论,即今之四川北川。亚圣所言,充分证明一事实。中原夏朝之前,大禹时代之岷江上游,已为羌人生活区。
考古挖掘发现,岷江上游的新石器文化,与青海马家窖文化,为同宗彩陶文化。此彩陶文化范围,地域十分广大,远达云、贵、川、藏、青。分布此间的古老氐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演绎转化,最终成为今天的藏族、纳西族、彝族、普米族和白族。历史传说《羌戈大战》,古老而神秘。它貌似神话,实为羌人远古历史信息。
戈基人(氐族)世居“昆仑”,为最早往南迁徙的羌人。羌人漫漫南迁之路,艰辛异常。最终到达松藩草原,和岷江上游河谷间,穴居岩腔石洞中。戈基人很聪明,农耕技术发达。身体强壮,善于征战。但头颈和身体粗短,牙齿大如拇指,纵目不能平视。戈基人有尾,一旦尾干缩,则预示死期将至。就用石板搭一个洞,称“戈基呷钵”(石棺葬)。洞内蓄一罐水,备一罐粮,自己钻进去等死。
仍居“昆仑山”的羌人,知道了戈基人的生活方式后,十分羡慕。在部落首领带领下,从川西北高原南下,前锋到达松藩草原时,与戈基人不期而遇,随即发生惨烈战争。羌、氐大战无信史记载,唯羌族世传有史诗《羌戈大战》。戈基人与羌人,本同宗同源。但为了生存,岂肯将土地拱手相让?于是乎,拼命阻击羌人南下,防止进入自己地盘。
羌人取代戈基人,占据了岷江上游地区。纵目人从此消失。千百年来,纵目人怪诞不经,被视为传说,在古籍里时隐时现。直到三星堆遗址出世,掘出青铜纵目人像,才证明氐人确实存在过。今贵州之瑶族,即坚信祖先纵目。至今尚以鸡蛋壳固定在双眼上,表演一种古老戏目,以示先人纵目。
《羌戈大战》之“戈”,即史籍所载氐人。他们的特征相符,皆虎牙(牙大)、纵目、有尾、住石室、葬石棺。近年来,国家组织岷江流域考古,出土了大量氐人信物,皆一一予以证实。
氐人为西王母后商,“蜀”第一代王蚕丛,也纵目,应是氐人无疑。氐是低之意,即居住低地(相较于岷山而言)的羌人。这部分“羌”人,较留守昆仑山区的羌人,先进入农耕社会。他们开发岷江上游区域,始于昆仑山神话时期。羌戈大战后,羌人部落首领黄帝,很快进入青衣江流域。在今四川蒙山地区,建立起轩辕国(蒙文通《巴蜀古史论述》)。生子昌意,娶蜀山氏女。这个蜀山氏,即蜀族先祖。故蜀族与炎黄二帝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而非“不与秦塞通人烟”的方外夷民。
《山海经·西海内经》说,氐人国人面鱼身,无足。鱼身即蛇身。伏羲女娲神像,人面蛇身,两尾紧紧相交,实氐人形象也。
炎、黄二帝,同属于羌族。因炎帝居姜水,姓姜;黄帝居姬水,姓姬。二帝因之结盟,联合打败蚩尤后,迁往中原,成为华族主体。蜀山氏始居岷山中,后迁往“广都之野”,成为蜀族主体。
西晋史学家常璩,著《华阳国志》言:“蜀之立国,肇于人皇。”后世人无见识,讥为荒诞不经。综古籍所述,又三星堆出土文物佐证,已将古蜀国历史,推进至6000年前。蜀“肇于人皇”,决非常璩信口雌黄,它确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纵目蚕丛王。
新闻推荐
免费午餐、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还有优秀教师支教,从幼儿园到高中,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惠及羌山学子,让不少困难家庭感受到好政策。记者从北川教体局了解到,2017年,北川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三免一补”...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