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川旅游产业带动相关收入51.71亿元、增长27.02%;全县20%以上人口吃上了“旅游饭”——搭建文旅融合舞台 唱好产业扶贫大戏
北川乡村旅游人气爆棚
□本报记者邓雪琳文/图
8日下午2点,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门前热闹非凡:几十名身着羌族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儿精神抖擞,在阵阵锣鼓声中载歌载舞,把寒冷的冬季也变得火热起来,全国首座大禹博物馆在这里正式挂牌。
过去一年里,像这样的热闹场面在北川并不少见。去年以来,北川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旅融合,全县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取得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7年,北川共接待游客635.0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7%;实现旅游带动相关收入51.71亿元、同比增长27.02%;全县20%以上人口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7600多名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户均年收入1.3万元至4万元。
如今,北川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悄然释放出巨大的带动效应。
1立足优势坚定文化自信
北川是大禹故里,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在这里,大禹传说家喻户晓,祭祀习俗长盛不衰,有着丰富的大禹文化资源。在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北川人始终延续和传承着大禹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格,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禹羌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在此思路的引领下,北川对大禹文化探索研究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1年,四川省大禹研究会在北川成立以来,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北川,对禹羌文化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30余年来,在专家们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北川先后编辑出版了《禹生北川》《大禹史料汇编》等数十本禹羌文化研究文集或专著。
紧随其后,大禹传说故事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民间祭祀活动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遗迹的保护和纪念设施的恢复和建设积极有序地开展:重建禹王宫,开发禹穴沟景区,建设全国第一座大禹博物馆。
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也让北川先后斩获了“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大禹祭祀地”等光荣称号。
如今,禹羌文化的持续发酵,纪念祭奠大禹、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的浓厚氛围在北川日渐升温,这里也成为了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之一,为北川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事业强劲迸发,埋下了实现由“软实力”到“硬产业”嬗变的伏笔。
2全域规划做大旅游“旗舰”
文化是旅游的精髓和灵魂。为做大做强旅游“旗舰”,给全域旅游攻坚积蓄后劲,北川县委县政府紧盯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这一目标,打出了“文化+旅游”的组合拳。
发挥特色“有中生辉”。北川高标准编制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总体规划及近三年行动计划》,覆盖全县23个乡镇93个贫困村,突出业态布局、产业融合、品牌打造、主客共享,构建“点、线、面、体”全域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北川还以提升景区、辐射周边为目标,编制了九皇山二期、药王谷三期、寻龙山二期3个旅游规划;以打造村级产业带为目标,精心编制了蓝色春天、马家道沟、正河等10余个乡村旅游规划。
至此,全县形成了以康养避暑产业带、休闲农业旅游带、特色民俗体验带为特色的新格局。
借助外力“无中生有”。过去的一年里,北川筑巢引凤,不断吸引项目落地——聘请专业团队对102个储备项目进行业态分类,精心包装云盘山文化产业园、温泉休闲度假等13个文旅项目;积极洽谈新县城温泉休闲度假、小寨子沟景区、熊猫小镇等项目;完成小寨子沟、清溪谷漂流、羌王寨生态农业园等项目的招商引资,资金达12.56亿元。
而在重点项目方面,也不断呈现出新景象。规划建成北川旅游服务区、九皇山720度高科技体验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安昌镇金龟村、坝底乡通坪村等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和擂鼓镇茶坊村、桃龙乡九成村等4个旅游扶贫村项目建设,增添了全域旅游新的支撑。
3产业带动唱好扶贫大戏
“多亏了县上的旅游扶贫政策,如今我们一家人不出村就把钱挣了,还脱贫摘帽了!”桂溪镇渭沟村的村民杨世聪家本是贫困户,随着镇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杨世聪和妻子一起回到了村里,将闲置的房屋改成客房,就地搞起了农家乐,他也在度假区里谋到了一份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
像杨世聪这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还有很多。近年来,北川坚持以“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百姓”“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发展思路,依托传统景区、特色羌寨、专合组织等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三动型”扶贫方式,打好“组合拳”找准定位,差异发展,彰显旅游扶贫效益。
旅游景区带动型。A级景区通过“景区+村委会(或合作社)+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承接周边村寨,辐射带动永昌镇—曲山镇(至禹里镇)—桂溪镇沿线及周边8个乡镇17个村1800多户54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业,户均年增收1.3万元至4万元,其中贫困户566户1775人,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特色村寨推动型。精品旅游村寨的好做法有效推广,羌王竹海、莫尼山庄园、西窝羌寨、黑水羌寨等20余个旅游特色羌寨脱颖而出,成为乡村羌寨新看点、新亮点,吸引大量游客旅游观光,累计带动10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近1000元。
专合组织驱动型。成立旅游协会、餐饮协会、老腊肉协会,培育了正河民俗、依纳羌寨、拿巴日格等6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吸纳275户农户通过“三资”入股,采取“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联合经营乡村旅游,直接带动贫困人口745人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户均年增收达13000元。
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外出打工的村民“归巢”创业……如今,北川文化旅游的碰撞不断迸发出强劲动能,更成为了推动百姓生活越过越好的“幸福引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海燕邝克勤记者邓雪琳黄小芹)1月19日,绵阳市涪城区、北川羌族自治县两地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此举标志着两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迈入新阶...
北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北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