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北川禹里镇新埔村驻村干部周静——舍小家顾大家 带领村民奔富路

绵阳日报 2018-01-23 09:53 大字

周静(左)与村民交谈

今年30岁的周静,2015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录取后被分到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政府工作,由于勤奋苦干,被安排到新埔村驻村。工作中,周静兢兢业业,谦虚好学,与同事和睦相处,自担任驻村干部以来,在基层扶贫战线上更是用精益求精、大胆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扑在新埔村脱贫致富上,为村民奔小康无私奉献着。

□实习记者尹秦

实地调研帮助村民规划项目抓产业发展

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的新埔村,有4个组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里基础设施匮乏,十年九旱,村民靠天吃饭。面对这样的情况,周静一遍又一遍地鼓励自己“方法总比困难多”,一定要让该村摆脱贫困。

到村后,周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贫困户,与乡亲们交心谈心。了解了该村的实情,在与村干部、贫困户商议后,周静决定从修路着手,规划将全村4个组7.5公里道路分批硬化,为大家出行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一条便道。在硬化道路期间,她几乎天天深入现场查看进度,帮助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道路硬化工作稳步推进。

路通后,她又与村干部一道忙着搞规划、跑项目、修建蓄水池以及人饮工程,让新埔村结束了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历史,她还协调电力公司改造220V低压线路,让大部分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我们以前吃水很难,要走几公里山路才能找到水源,冬天结冰后,水源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好了,驻村干部周静来后,为我们修建了蓄水池,不少村民家还用上了自来水。”禹里镇新埔村三组村民魏世安感叹道。

针对新埔村土地贫瘠的现状,周静通过召开支部会和村民一事一议,决定在村里种植五星枇杷以及脆红李,通过发展种植业让村民增收致富。

无私奉献用行动践行脱贫攻坚责任担当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周静也不例外。因为平时忙于工作,对母亲照顾不够,生病住院的母亲一直由家里的亲戚照顾,白天忙完工作后,她就会打电话了解母亲的病情。

去年11月25日凌晨,正在加班的周静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电话“妈妈走了”,放下电话,泪流满面的周静连忙与丈夫一起赶往医院。到医院后,她再也忍不住了,跪在母亲病床前,抱着母亲的遗体失声痛哭。“妈妈,请原谅女儿没见到你最后一面!”。

周静母亲去世时,北川脱贫攻坚迎省检进入关键阶段,周静在简单办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为乡亲们干事创业的动力,马上又返回到工作岗位。“我想妈妈会理解我的,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把扶贫工作做好,多为北川的老百姓做点实事,这就是对母亲怀念的一种方式。”周静说。

在周静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新埔村路通了、村美了、产业发展了、村民富了。“周静是我们村的驻村干部,从2015年一直到现在,她把我们当作亲人一样,在她的指导下,我们村脱贫工作做得很好,真的很感谢她。”禹里镇新埔村村民李远富告诉记者。

“从事扶贫工作以来,我感觉扶贫工作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心系百姓,深入基层,把老百姓所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事情用心去对待,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这是周静一直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心系群众,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在扶贫道路上践行脱贫攻坚的责任担当。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新闻推荐

唐家山跨湖大桥主拱混凝土顶升顺利完工

本报讯(记者赵昕如)记者日前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北川唐家山跨湖大桥关键环节主拱混凝土顶升于24日晚顺利完工,为后续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该桥是绵阳市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的特大桥,单跨跨径...

北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