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2000万元市场 安州有个95后“蒜薹大王”
□张敏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三月风暖,位于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的近万亩蒜薹迎来丰收。未来一个月内,将有1500吨蒜薹从河清镇的田间走上市场,预计实现收入2000万元。出人意料的是,撬动这千万级市场的背后“操盘手”竟是位95后小伙子。作为新农人,他的经营门道是如何走出来的?藏着怎样的生意经?3月14日,记者跟着他在田间走一走、探一探。
销售有妙招
蒜薹卖得好
走进河清镇同心村,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田间,成熟的蒜薹根根垂下头来。数名村民正猫着腰在田里采摘蒜薹。
“收蒜薹喔!”三轮车、皮卡车等穿梭田间,将村民采摘好的蒜薹运到同心村广场。广场上,称重、交易、冲洗、整理、装箱、装车,几十名工人忙得不亦乐乎。
“陈叔,您今天收到的蒜薹,全部给我留着哈;又有外地买主来电话了,需求量大。”眼前这个身穿白色卫衣、深色下装,皮肤略显黝黑的小伙,便是王德东。他一手接听电话,一手将崭新的钞票递给身边卖蒜薹的老农。
虽忙得满头大汗、声音嘶哑,但王德东依旧干劲十足。他告诉记者:“蒜薹收购价一天一个样,绵阳这边昨天7.8元一斤,今天 5.5 元一斤,比什邡、彭州等地价格高出1元多,在全国同期收购价中也排在前头。”
相较传统的蒜薹交易市场,安州的蒜薹是如何搅动市场的?王德东聊起了自己的商业经。
河清镇素有种植大蒜的传统,在未“搭钩”全国各地蒜薹批发商之前,当地的蒜薹需要运到彭州、什邡等地交易,因运输保鲜条件不够,导致当地的蒜薹比彭州的蒜薹每斤便宜1元钱。
以前,外地的经销商不知河清镇有大片蒜薹种植基地,不会驱车前往河清镇直接收购;而村民们无固定的销售渠道,自发寻找市场,既劳心费力,又毫无保障。倘若赶上行情差的年份,大伙儿苦心种出来的蒜薹低价仍难以找到销路,只能丢在田间沤肥。
王德东记忆犹新,2016年首次种植蒜薹的他就遭遇了销售难。“既然没有买主上门,那只有自己出去找。”王德东主动出击,来到绵阳市龙门蔬菜批发市场自荐自家的蒜薹。少了中间商环节,他的蒜薹以每斤低于市场价3角钱的价格优势迅速打开销路。
王德东还透露了其在蒜薹包扎上俘获消费者的“小心思”。市面上销售的蒜薹,多以粽叶、草绳等包扎成一捆捆,粽叶水份大,草绳压秤,且多捆成三四斤的大捆。而王德东的蒜薹用小橡皮筋拴成每捆1斤多的小捆,更符合一般家庭购买需求。正是这一小妙招,让王德东的蒜薹走得俏。
日进两万元
带农增收致富
熟悉行情又有渠道让王德东如鱼得水,这与他多年经营农业打下的基础有关。
1995年出生的王德东,是河清镇金光村人,早年学了几年手艺,苦于看不到前途他19岁便决定回家种地。
依托父亲经商的基础,王德东在周边村落流转了近600 亩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莲花白、花菜、小白菜等蔬菜源源不断产出,直接销往江浙、山东、武汉等地。
“在我手下帮忙收购的小贩,有七八十号人嘞!”王德东说。
小贩借助灵活小巧的交通工具,将蒜薹以略低于当天定价进行收购,再以定价转卖给王德东,冲洗装箱后整车批发给外地批发商。一斤蒜薹,小贩能赚取2角钱辛苦费;王德东也可以赚取2角劳务费。“昨天一天卖出了11万斤蒜薹,日进2万元。”王德东说。
2021年,村里建起了小广场,村民们便将蔬菜交易搬到了广场上。若距离同心村广场较近或不嫌麻烦且有气力的村民,自己将蒜薹运送过来进行交易,直接跳过小贩,每斤能多卖2角钱,让他们也非常高兴。
河清镇同心村四组的邱福兰,丈夫在外务工,她自己在家种植了近5亩蒜薹。“以前害怕蒜薹烂在地里没有人来买,现在心里踏实了,只用骑着小三轮车拉到广场就行,白天黑夜都有人收货。”邱福兰说。
一天近20小时的忙碌,王德东说虽辛苦却快乐。“看到乡亲们的农产品能以好价格卖出去,跟着我干的工人和小贩都能有收益,有种成就感。”他直言,经营销售渠道并无窍门,踏踏实实拿出品质好的农产品,讲诚信,客户就会越来越多。
“忙完这个月,我们的莴苣又该上市了,到时候还带着乡亲们卖个好价钱。”王德东笑着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莉特约通讯员唐巍)近日,绵阳市安州区首届乡村振兴数字助农消费季直播培训会开班,通过直播带货实操培训,帮助农户...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