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筑牢地灾防线 绵阳连续十年实现地灾“零伤亡”

绵阳晚报 2021-05-12 08:40 大字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烨)近日,在安州区千佛镇的一条山路边,安装了一台类似太阳能路灯的设备。安州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刘升阳告诉记者,这台设备其实是自动化雨量监测仪,能实时监测降雨量,并传输数据至位于绵阳市的控制中心,从而评估境内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的可能。

“千佛镇被群山环绕,是饱受地灾困扰的区域之一。”刘升阳告诉记者,从过去完全依靠“人防”的群防群控体系,到遍布各地的自动化监测设备,越来越突出的“科技含量”是当地近年来地灾防治的重大变化。

同一时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控制中心内,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紧张地会商着地质灾害防治的最新情况,他们面前的监测大屏上分布着660个蓝色的小点。该局技术人员吴伯阳介绍,“蓝色代表正常,红、黄、橙则分别代表不同程度的预警。”

这套“绵阳造”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依托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导航系统进行打造,通过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增强专业检测数据传控和分析应用,对全市安州、北川、平武、江油等地660个地灾隐患点,实现了24小时在线监测。为绵阳构建“卫星遥感+监测设备+数据平台+责任人+监测员”的“技防+人防”监测预警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新的气象水文预测显示,今年汛期绵阳市天气异常,地灾发生风险高,防控难度相较往年更大,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地质灾害防治科科长邹生鹏说,“系统还能够连接到村里的广播喇叭,通过提前设置、无线传输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预警。以这套在线监测系统为代表的‘技防’措施的运用,对绵阳市依靠‘人防’的群测群防体系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除了科技支撑,地灾隐患点的服务支撑同样是地灾防治的重要一环。记者了解到,绵阳市与九0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蜀通等4家单位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建立了11支汛期驻守和技术服务队伍,向民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和临灾应急处置常识。

“近年来,我们探索出了‘人防为主、技术支撑、群专结合、创新驱动’的地灾防治‘绵阳样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光德表示,绵阳市把地灾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着力强化“科技是地灾防治第一手段”的新思维,强化“技防”新支点,已连续十年实现地灾“零伤亡”。

新闻推荐

安州塔水开展红色电影进村活动

本报讯(梅莉赵兴晋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峥)4月29日晚7点,安州区塔水镇油房村党员、群众早早就聚集在村委会院坝,等待电影《...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