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日子和寻常人的尊重与坦诚 有关邓开明诗歌写作的一己之见
□张德明
很早就知道邓开明是一位中学校长,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但一直无缘相见。直到去年深秋的一天在参加安州一个文学活动时才极其偶然地认识了他,在那个会上笔者对包括他在内的几位作家的作品也做了蜻蜓点水式的快捷简评,彼此留了联系方式,但过后也没有像样的联系,友好客气而显得有距离。因为我们两个单位都有一份文学内刊,后来便有了一次较正规的交流,此后就希望集中地读读他的作品,于是也就有了下面的文字。
因为繁重的日常事务,邓开明的作品从数量而言并不太多,文体也主要是诗歌。但是,反复地细读使我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他已初步形成了自己明确的写作取向和鲜明的语体风格,具有比较广阔的写作视域和良好的语言掌控能力。出色的文学修养使其作品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性的优美,这种独特有趣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开心快乐,真诚喜爱。
应该说,和许多诗人一样,邓开明的写作建立于真切无伪的个体生存经验之上,他小心地珍藏着自己身上那些迥异于他人的生命体验,随时检索并持续升华,它们经由诗人长期的凝目披拣而成为邓开明诗歌写作中最富情感、最为可信也是最生动、最奇妙的原始动力,甚至成为一种形而上的文学经验被诗人顽强固执地捍卫着。和许多诗人不同的是,邓开明的诗歌在穿越个人经验之后往往会擢升到一种令人吃惊的寓言性高度。对此,我曾数度陷入到十分矛盾的对诗人身份的考量之中,但重复地纠结之余出现了豁然开朗的辨识:诗人以真实坦率的自然心性表达人文作家意味深长绝不落俗的社会体认,它们常常掩盖在那些生动曼妙的文字背后,氤氲漫散又清澈明晰。邓开明很轻巧迅速地建立了自己诗歌的有效性。
面对嘈杂喧嚷的物欲尘世,邓开明保证了自己内心的纯粹和心性的雅洁,用充满温度、湿度、厚度的款款深情写出了如歌如画的精灵美文,用毛茸茸的朴素视界构建了诗歌的生活质感。他让自己人生既往所历经的所有刻骨铭心的生活事件开始了写作叙述漫游的美妙邂逅。当诗人运笔凝思敲击符号时,就出现了一种非常难得可喜的当代生活画面,他对现实世界的深情关注远远超越了文字素描的局限,在幽微的精神空间中,建立了人们关于时代社会辽阔无边的合理性想象。他既为读者掀开了蛛网交错、面目狰狞的商业时代的固有真相,也断开了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横截面,合理而可控。“穿过层层迷雾/让心沉静下来/去看清人世的本来面目/阳光照临的地方是喜悦/乌云密布的地方有深情/诗意的春水荡漾/含羞的春花/还未开放/很像你/迟迟没有吐露的情怀”(《向往》)。在阅尽世间万象之后,人生世界也就在混沌中渐渐清晰起来,真实的人生结构会因现实的多彩而显得斑斓。这首作品形成的自然空白流露了微妙的人生无奈,但温和的诗人依然是平和明朗的。诗人那种人生敏感,尽管也许说不上是彻悟,然而他显示了非常清晰透明的精神指向。诗人对世上那些纤弱的人们及其菲薄的指望,珍惜且顾念,竭力用潮湿温暖的文字方式去关注和成全他们。
邓开明的诗歌显示出了当下写作难得的恭谨、尊严和坦诚。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写作的动人风貌。他敬畏纸字,尊重阅读。所以,他自觉地避免了那种自说自话、癫狂自大、扭捏做作、虚伪矫情的写作顽疾。他的诗歌既是与自己灵魂相遇的瞬间,也是诗意与现实邀约的时刻。邓开明的很多作品并没有进行刻意的哲理意味的文学反思,但是,作品中那种动情的诚恳和深刻的敬畏使其在文本结构上,无疑多了一种从普泛意义的生命向度反观当下现实生活经验形态的可能性。这也是现实写作中一种值得称道的高光表现。“你走之后/风筝就断了线/一颗心悬在空中/寂寞伤感/风儿静默/惆怅地吹过身旁/你说过/将思念寄托给清幽的山/和清澈刺骨的水/那儿会有你的身影/手捧新摘的山花……那是我的眼睛/满含热泪的诚挚/凝目深情/如梦吧/风会带给你/轻柔的问候/彼此的约定/留在开满山花的日子里”(《风儿告诉你》)。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基本眷注和反思使邓开明作品中表达的生命安详感成为他探索时代精神状况的一个有效基点,当然,这种安详与舒缓并不指向宏大的历史,而更多的是个人的历史,带有一种倾诉意味明显的当下感,也带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友朋之间的私密性。在真切的情感交流中体现了对生活的达观理解和透彻领悟。类似的作品,如《春的声音》《记忆》《静思》《乐园》《梦的天使》等都有出色的表现。
邓开明的诗歌属于精神对象化的典型,也是从个人现实切换到大众语境的独特代表,表现了突出的生命意义和良好的价值自觉,由此彰显诗人精神、思想境界和超前预设能力,作品具有的宽阔、沉寂的文化形态构成了一种訇然洞开的审美愉悦;并且,每次的书写他都显得小心翼翼,珍而重之,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作品中那种特别动人的韵味:小日子里的大味道。“我热爱生活/歌唱生活的每一天……哪怕是痛苦和风雨/我也欣然接受/不虚度年华……眼前的一切/弥足珍贵……拥抱美丽的世界/面向未来/惟愿明天更加美好”(《美丽的庄园》)。邓开明是一个能把艰辛写成幸福的诗人,他谨遵生活的法则,铭记生活的恩惠,把生存的忧伤留给自己,将人性的温暖推给别人,在进退失据的物欲情境中让读者有切肤和亲近之感,这是一种信念,一份希望,更是一种精神和担当。
希望在以后的时间里,能够读到邓开明更多更好更深刻的文字。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历青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峥)4月20日,记者从安州公安分局获悉,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分局刑侦大队通过弘扬...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