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乐趣多 年味十足人心暖

绵阳日报 2021-02-18 07:21 大字

市民在安州区黄土镇百花乐园野餐(张敏摄)

□杜康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蒋炜李浩瑄安峥

绵阳年

温州一家人过出新滋味

腊月二十九和爸爸一起贴窗花、年夜饭吃到了妈妈亲手做的炒年糕、给远在浙江温州的爷爷奶奶和外爷外婆视频拜年、大年初三去草溪河边放风筝……9岁的恬恬今年在绵阳过了一个很特别的春节。

“我们家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恬恬的爸爸江纪国是四川精上缝纫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绵阳已经工作了4年。今年他和近20名同事响应号召,选择了在绵阳就地过年。江纪国说,春节前,他和同事们收到了公司发放的米、油和炖锅等礼品以及现金补助。大年三十晚上,炒年糕、烧黄鱼、红膏炝蟹……在恬恬妈妈的巧手烹饪下,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年夜饭。

“还是想家、想爸爸妈妈,我小女儿都七个月大了,爸爸妈妈非常想念孙女,经常打视频电话。”江纪国说,“现在的疫情防控形势来之不易,选择就地过年,也是为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他打算带着家人在这座熟悉的城市里好好转一转、看一看,“琢磨着做点好吃的,逛逛公园、看看电影,这样过年也挺好的。”

暖心年

留守老人与子女“云团聚”

中国人骨子里有浓厚的思乡情结,这种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恋,集中体现在每年的春节大迁移中。今年,春节人群迁移的规模大为缩小,许多人响应号召,为了疫情防控大局,选择留在原地过年,造就了网络热词“原年人”。

就地过年的他们,将对“小家”的思恋之情“打包”起来,收藏于心中,做出了力所能及的选择,只为顾全“大家”。对身不由己的“原年人”和他们的父母来说,能够“云团聚”也是最好的安慰。

大年三十晚上,63岁的王永芳给自己煮了一碗汤圆,电视里播着春晚,她用手机和孩子们打着视频电话,“娃娃给我发了很多红包。”王永芳说,孩子在外地医药公司工作,他们响应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我能够理解,这都是为了疫情防控。”

王永芳邻居李开久的女儿在广西南宁生活,疫情当下,跨省回家过年更是不方便。“都能够理解,情况特殊,响应号召是为了我们所有人好。”李开久说,现在用手机和女儿联系很方便,平日里还有不少村民到他家来拉拉家常,虽说是一个人过年,却也不乏热闹。

传统年

乡村景点里体验“旧时光”

小屋前悬挂着一排排大大的灯笼、民宿旁边的树枝上挂满了小小的灯笼……春节期间,安州区桑枣镇齐心村以中国传统方式贺新春、迎宾客。

“叔叔、阿姨,请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扫‘四川天府健康通’二维码,然后在这边登记一下。”2月16日上午,位于齐心村的翎谷·濯缨景区入口处,工作人员对准备进入景区的游客说道。

春节假期里,安州区的天气暖意融融。一些人在遮阳伞下喝茶聊天、一些人围着土灶做菜、一些人在民宿前自拍……在景区里,游客们保持着彼此的距离体验着“旧时光”。“今年春节天气好,有不少游客来我们村。按照区上和镇上的要求,我们每天安排人在进村的地方设立了扫健康码和测体温的卡点。”安州区桑枣镇齐心村党委书记颜春说,近几天,齐心村各个民宿和景点吃、住、行、游的人比往年多。

疫情防控常态化正改变着游客的出行方式和消费习惯。线上线下相结合,文化旅游景点数字化进程加速。

新闻推荐

代表选民“面对面” 倾听民声解民忧

本报讯(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达福)为了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更有效地倾听民声,加强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近日,安州区雎水镇的区...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