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立潮头 冲锋善定铸铁军 全市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纪实
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应急人员救援受困群众
危化品应急救援队成立现场
应急通讯设备配发至24个重点地区,图为背负式电台
宣传应急知识
浓烟滚滚、烈焰翻卷、山林被毁……4月26日14时许,安州区千佛镇双电村花板沟发生山火,市应急管理局立即派出应急快反小组前往现场察看灾情,协调消防、气象、电力、通讯、无人机等力量开展扑火救援工作,市消防救援支队先后调集7辆消防车、40名消防指战员、3台大流量手抬机动泵、4具大流量水炮、2000米水带、1.5吨A类泡沫灭火剂、3架无人机参与现场处置。当天19时许,明火被全部扑灭。
大雨滂沱、洪峰肆虐、多地受灾……8月11日,绵阳市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消防、武警、工程机械、航空等各应急救援队伍闻汛而动,周密备战,启用冲锋舟、吊车、直升机等开展“水陆空”联合救援,“绵阳本地群众和救援人员零伤亡”是绵阳应急救援战线交出的最美答卷。
装备升级、实战历练、人装结合……应急救援队伍不断成长、能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奇迹被创造出来。历时176小时,在“5·22”江油武引工程永重支渠隧道垮塌事故救援中,成功解救3名被困施工人员,创造了四川省20年以来的救援奇迹,受到应急部、省应急厅的充分肯定。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
一年来,绵阳市应急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为根本着力点,以“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为主线,再造重建、脱胎换骨,努力实现由“物理相加”向“化学反应”转变,靠前处突、尽锐出战,锻造了知应急、能应急的“尖刀”和“拳头”力量。“只有真正在应急状态下连得通、拉得出、打得赢、撤得回,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安全屏障。”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敬东阳表示。
□谢艳文/图
练为战战必胜
高效救援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
5月12日,绵阳江油市2020年地震灾害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在江油市武都镇海金村举行,此次演练涉及500余名救援人员,出动了直升机、冲锋舟、橡皮艇等现代化装备,采用了水、陆、空联合救援,启动了市、县、乡(镇)三级应急联动机制,是绵阳市抗震救灾工作的一次综合性演练。
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是提高各应急救援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出台《绵阳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2020年应急演练的通知》,针对防洪抢险、地震救援、消防疏散、交通事故救援等涵盖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了消防综合演练、地震(学校)疏散演练、森林防火应急实战演练、危化品泄漏事故救援演练等共计12场。
同时,组织修订《绵阳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20个重点应急预案,编制《绵阳市消防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试行)》和地震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灭火等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指导应急救援队伍编制作战方案,为17家重点企业提供应急预案备案服务,绘制完成应急救援行动“一张图”,确保有事时有案可依、有图可查。
练为战。实战才是检验绵阳市应急救援能力的唯一“试金石”。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快点、再快点!”在“8·1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期间,救灾应急救援大队负责人张春雷和队员们一直奔跑在路上,为的是将救灾帐篷、棉被、棉大衣、雨鞋、雨衣等应急救援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只有科学、高效的救援才能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张春雷表示。
为快速有效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今年,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应急救援处置流程规范(试行)》,明确处置程序和各方责任,突出处置的流程化、清单化、规范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以来,绵阳市成功组织安全生产、森林火灾、洪涝灾害、道路交通等灾害事故救援行动9次,与时间赛跑,以灾情为命令,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3万余人,妥善处置“4·26”安州森林火灾、“4·29”平武森林火灾、“5·26”绵广高速江油段液化天然气槽车事故、“8·1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8·17”平武白马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事故灾害。其中,历时176小时开展“5·22”江油武引工程永重支渠隧道垮塌事故救援,成功解救3名被困施工人员,创造了全省20年以来的救援奇迹,受到应急部、省应急厅的充分肯定。
见事早出手快响应迅速
释放应急救援体系“化学反应”
“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提是见事早、出手快、响应迅速,因此必须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运行机制。”敬东阳表示。
一年来,绵阳市通过再造重建,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力量为支援、以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应急队伍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构建完成、成效初显,努力实现了由“物理相加”向“化学反应”的转变。
细细梳理发现,成绩来源于市应急管理局建立的“三个机制”:首先是统筹协调机制,通过发挥市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落实应急组织、协调、值守、调度、队伍建设、预案管理、风险研判和救援保障等任务,为应对可能的突发事态提供有力保障。
“8·11”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期间,市应急管理局从“全灾种、大应急”层面把握灾害趋势和特点,强化与自然资源、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会商协作机制,全方位、多角度防洪度汛。也正是因为不断完善的会商协作机制,一年来,市应急管理局完成森林防火、防洪度汛、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研判20次,发布预警通报10次,应急提示21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应急人明白:单打独斗从来无法真正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协同联动势在必行。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军分区印发《关于完善落实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的通知》,制发《绵阳市防灾减灾部门应急联动机制(试行)》《绵阳市市、县(市、区)防灾救灾联动处置工作规范(试行)》等文件,建立健全抢险救灾社会车辆免费快速通行机制;还与重庆北碚区应急管理局就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力量互援等达成一致;与广元、德阳、南充、遂宁、阿坝等市(州)应急管理局签订区域应急联动协议,确保遇突发事件时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冲得上打得赢拉得回
锤炼应急处置“尖刀”“拳头”力量
“轰……”8月12日20时许,被暴雨掏空堤基的安州区黄土镇新勘堰的拦河坝经艰苦作业,成功实施爆破,至此,对周围居民的安全威胁顺利解除。
人们至今不会忘记,在与天灾的持续抗衡中,市危险爆炸品应急救援队队员调试空压机、索降坝体、持续钻孔的无畏身影,整整7个小时,他们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既专业又笃定。
11月19日,四川省绵阳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大队成立暨授牌仪式在经开区消防救援大队举行,大队除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担负绵阳市危险化学品事故专职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外,还担负着跨区域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抢险救援机动增援任务……组建150人的省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大队,配置1066万元的专业装备。
救援场景一幕幕惊心动魄,建设的一步步脚踏实地。
目前,绵阳市拥有消防抢险救援大队、医疗救护防疫应急大队、通讯保障应急大队、地质灾害监测应急大队等市级应急救援队伍25支共计4555人;市应急管理局结合全市灾情特点重点编组具有机动性、专业化能力的防洪、防地灾、森林防灭火等灾害事故救援骨干队伍9支1750人,切实完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市级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正在成为全市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专业力量。
据悉,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要求,今年绵阳市制发《绵阳市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方案》,旨在切实落实市级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市级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整体能力。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重新组建九支市级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是无人机救援队、市灾情侦测分队、抗洪抢险救援尖刀大队、森林火灾扑救骨干大队、市地震骨干救援队、工程机械救援队、地质灾害救援队、航空应急救援分队、特种作业专业队。
这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有力弥补绵阳市近年来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成为绵阳市在应对灾害种类、救援需求、灾害现场等方面迅速响应的“尖刀”和“拳头”力量。
一呼百应呼之即应
应急通讯网让全绵阳尽在“掌握”
10月30日,绵阳市将5款共计87件(套)应急通讯设备配发平武、北川、江油、安州等24个因暴雨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重点地区部署使用,助其恢复、重建、强化应急通讯能力。
“在我们的边远乡镇已安装应急通讯电台等设备,可以实现在停电无网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与外界保持通讯畅通,可以及时向县里、市里上报灾情和相关信息。”平武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薛勇说。
灾害来临时,通讯是第一位的,只有真正实现了一呼百应、呼之即应,才能第一时间掌握灾情,科学精准响应,快速抢险救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按照‘有线无线相结合,固定机动相结合,空中地面相结合,建设运行相结合’的原则,统一建设全市应急通信网络和融合通信系统,迅速建立了市内应急通讯网。”敬东阳表示。
为全面做好应急通讯保障工作,市应急管理局充分运用九洲集团和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技术与设备,建立了通讯中枢平台,在县区设置区域控制站,延伸山区乡镇应急值守终端,目前,已形成“通讯中枢+45个终端”的市内应急通讯网。通过政府投资、集中统一采购的方式,投入370万元采购了北斗手持终端和背负式短波电台、天通智能终端等通讯设备,在平武、北川、安州、江油等地布置无线短波电台和基地台,在24个边远、灾害易发乡镇配备背负式短波电台,形成无线短波电台通讯群。采购50部350M手持对讲终端,依托公安对讲通讯基站,建立应急通讯对讲机群。配备北斗手持终端和卫星电话,目前市本级配备5台、县级配备29台、偏远镇村配备54台,基本建立北斗卫星通讯群,用于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讯。
不仅如此,还邀请相关应急通信设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业务人员全面熟悉了解新购置的北斗手持终端、背负式短波电台、天通智能终端、卫星电话的使用方法,迅速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战技术能力。
群防群治把牢细“梢”末“节”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日新月异
“两项改革”开展后,游仙区新桥镇镇域面积扩大1.5倍,每个村所辖范围平均拓展1.8倍。面对治理半径变大、服务对象增多的现实难题,如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我们在社会治理调度平台的应急管理板块设置了应急值守公示、预警发布、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分析、风险隐患分布等内容,如遇突发事件,可通过平台调取全镇应急资源分布、专项应急预案、群众转移线路、通讯录等,为及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条件。”新桥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吴成兴说。
牵一发而动全身,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末梢”。
为全面提升镇乡应急保障能力,绵阳市在市、县、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能力、应急保障等方面加强创新探索,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结合乡镇人员少、机构少、地域不宽等实际,按“一案多类”模式,每个乡镇合并各行业领域应急预案,制定一套综合性应急处置方案,以简明易用方式处置多种可能的突发事件。
同时,编组乡镇综合型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统筹两委干部、党员、民兵、志愿者、民警、企业专业人员等力量,组建30—50人规模不等的兼职救援队并按专业化需要配齐装备;村居以干部、党员、网格员为主体,编组10-15人的应急小分队,起到处早处小,转移保护群众安全的作用。另外,规划乡村两级物资储备站点,一方面充实救灾生活类物资储备,一方面按救援队伍人数配置抢险防护装备、设备,从物资装备保障上支撑乡村应急能力建设,仅2020年,全市投入应急物资设备保障资金超过1500万元。
此外,建设市、县、乡三级应急通讯网,把卫星、移动、电台、单兵图传等通讯手段综合运用,形成上下贯通的信息网,在乡村两级建立起手机、广播、电视、铜锣等信息渠道,联通群众住户院落,全面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镇村呼应、安全为本、科学救援”的群防群治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文宇)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绵阳科技城新区。这一重磅消息通过绵阳日报社、绵阳广播电视台两大本地主流媒...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