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诉讼服务新模式

四川法制报 2020-10-30 05:30 大字

今年以来,绵阳市安州区法院立足司法职能,积极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再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分层递进、立体过滤的全覆盖式诉讼服务网络,全力打造具有安州特色的诉讼服务新模式,充分释放出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1+1>2”的体系化效能。截至目前,该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化解案件1020件。

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筑牢诉讼前端纠纷解决“桥头堡”

该院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配合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处理在萌芽。一方面深化驻村法官工作模式,在辖区10个乡镇设立12个“驻村法官”工作室,建立32个巡回审判点,建立进村排查、登记梳理、引导分流、分类调处“四步走”纠纷化解机制,今年以来驻村法官通过网格员、调解员收集意见建议8条,提出指导意见5条,落实整改举措1项,就地开展矛盾排查工作100余次,就地化解或引导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20余件,基层法庭收案数同比下降18.62%。另一方面推行庭所对接工作机制,三个派出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建立“庭所对接快反应”机制,明确矛盾纠纷共同研判、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情报信息互动共享等内容,该机制共同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0余件。此外打造一站式便民诉讼服务点,在河清镇综治中心设立全市首家一站式诉讼服务点,为辖区群众提供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司法服务,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

拓宽多元解纷路径

构建矛盾纠纷协同共治“枢纽站”

2018年11月,该院建成“多元止讼”服务中心并试运行,整合优化全区调解资源,形成诉讼源头治理的合力。一方面建章立制,构建多元化解局域网,将多元解纷机制嵌入综治网格,同妇联、工商联、仲裁委等部门联合建立诉调机制,推进“1+N”专业调解,全方位规范工作流程。同时借力止讼,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成立“刘国通调解室”,聘请3名退休资深法官作为专职特邀调解员,承担法律咨询、诉讼引导、调解三大工作职责,建立“律师值班制”和法学会会员定期坐诊制”等便民制度,今年该服务中心法官约见当事人300余人次,律师接受咨询100余人次,信访接待34人次,法律咨询400余人次。另一方面在线解纷,隔空化解“零距离”,今年5月设立全市首个在线调解室,为当事人提供全时空、跨地域、全流程的网上解纷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够化解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同区内12个调解组织建立委托、委派调解机制,吸纳特邀调解员44名,通过调解员在线调解案件20件。

重构司法便民新通道

倾力打造立体诉讼服务“升级版”

全力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实现功能定位从立案受理向诉讼全程服务转变,推动实现诉讼服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

一方面畅通办理渠道,打造“标准化”诉讼服务,全面推进诉讼服务实质化运行。该中心由立案大厅、多元止讼服务中心两个部分组成,承担立案登记分流、辅助事务整合、诉调对接等10余项职责,先后制定《关于12368热线一号通办服务工作规范》等文件,不断完善全流程立体诉讼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推进“智能化”诉讼服务,推广应用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系统,推动纠纷线上办理,努力实现“指尖诉讼”“掌上办案”,开展“自助立、网上立和就近立”,完善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着力打造线上“一网通办”与线下“一站服务”相结合的立体便民模式,今年网上立案共计927件,跨域立案26件。此外深化“分调裁审”,推进“高效化”诉讼服务,紧抓立案分流“中枢神经”管理,深入推进“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机制改革,努力打通案件快慢分道、繁简分流通道。今年多元止讼服务中心分流案件562件,占该院民商事案件收案量的44.15%,通过速裁程序审结民商事案件1275件,占该院民商事案件结案数的77.51%,平均审理时间29.47天。 卢佳佳

新闻推荐

安州:多元化服务赋能“老有善养”

老人在养老院得到细致暖心照料本报讯(陈浩然刘顺红记者安峥文/图)记者日前获悉,在省政府网站近日公布的第五轮25个敬老模范...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