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解决“卖难”
□本报记者安峥文/图
从贫困村的地头,到商场超市的货架,再摆上老百姓的饭桌……4月2日,安州区首家爱心扶贫超市开张了。超市采用“线上+线下”营运模式,由秀水镇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收集贫困户生产、采摘的农副产品,集中运送到扶贫超市,供客户现场选购;线上可通过电话、微信、远程视频等方式下单,并提供活禽宰杀、送货上门等服务。
土鸡17元/斤、兔子40元/只、纯菜油95元/桶、土鸡蛋1.2元/个……在这家爱心扶贫超市,记者看到,货架整齐陈列,商品摆放有序,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前来购买的人也不在少数(如图)。扶贫超市看似和普通超市并无二致,但不同的是,扶贫超市的每样产品都是秀水镇的贫困户自己种植的。
店长谭显贵告诉记者,每天在与贫困户的对接收购过程中,都会签订“购货单”,由贫困户签字认可并留存,同时每个产品都会附上一张“爱心卡”,在显著位置标明贫困户名字、电话。让消费者在买到好产品的同时,也能够直观看到自己的购买行为奉献了爱心,且如果对产品满意,下次还可指定直接购买。
超市门口,选购了土鸡土鸭以及蒜薹的王杨梅正在结账。“买了200多!”她笑着告诉记者,在这里消费是扶贫,而且东西也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吃着放心,以后会经常来这里买菜。“40元一只的兔子市场上买不到。”王德清收获了一只兔子,他说这里的农产品低于市场价,算是物美价廉。
秀水镇党委副书记蓝钧军介绍,“爱心扶贫超市”作为扶贫赶集日的实体门店拓展,销售农产品源自秀水镇老百姓自产自养,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绿色健康。既解决了秀水镇青松、朝阳、水井、大泉、金埝、珍珠6个省级贫困村,以及28个非贫困村群众农副产品滞销难题,搭建起供需双方的桥梁,又增强了脱贫内生动力,切实带动群众增收。
新闻推荐
植一片树林植一丛梦想与希望本报讯(詹建)3月12日,安州区塔水初中党支部在校园空地上开展了植树造林活动,为疫情期间稍显冷清...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