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银柳 收获“银两”
七一村发展了700余亩银柳花卉产业
□陈建成本报记者安峥文/图
“我家有3亩多地被流转种银柳,每亩能收入700元,加上每天在这里务工一个月也能挣一两千元,算起来今年能增收近万元。”近日,在安州区河清镇七一村的银柳种植基地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董进明一边笑着和记者交流,一边继续着手上的活计。放眼基地,和董进明一样忙碌的村民还有不少,除草、施肥、平土、打药……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银柳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因为与“银两”“留银”谐音,并且花语为自由、无拘无束、好运气,所以银柳是带有吉祥寓意的花材,成为不少东南亚国家乃至欧洲国家民众点缀节日氛围和新年祈好运的上等花材。2019年,在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引进到安州区雨露花卉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700余亩搞起了银柳花卉产业,并构建花卉产业发展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和村民就地务工的方式,增加了村民收入,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七一村第一书记杨森告诉记者:“银柳见效快,去年种植,今年就能收割销售。加上银柳收割集中在年底,与传统农忙时间刚好错开,能更有效地实现村民收入最大化。”
“感谢村上发展银柳产业,让我们这些老年人不出远门就可以挣钱。”正在忙碌着的村民尚培会告诉记者,合作社来了后大家经常有事做,前段时间的栽苗期更是天天有活干。“银柳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新品种花卉,一般经过筛选后的银柳规格从0.6米到1.8米不等,规格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合作社负责人刘雨告诉记者,他们经过前期考察,发现七一村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银柳,今年估计在10月中下旬收获,亩产大概在2万元左右,经过加工销往国内外。
作为河清镇曾经唯一的省级贫困村,近年来乡亲们依靠发展蔬菜产业,蹚出了一条致富路。2018年脱贫摘帽后,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走在村间小道,不时可以看到刚下种的银柳冒出新芽。
“看这芽儿出得,今年收成肯定没说的。”村支书王华武笑着说,引入银柳种植,最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有的步骤都需要人工,用工量大,除了银柳本身销售有收入外,还能解决金河村乃至周边的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下一步,七一村将继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村民+贫困户”的模式,提升银柳产业发展,在三年内将银柳种植发展到2000亩,形成特色花卉精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斌陈霞)3月27日,绵阳日报社机关党委、绵阳市林业局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分别前往各自联系帮扶村——安州...
安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