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记者

华西都市报 2020-02-27 00:45 大字

□桩桩

对于四川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说,春节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照常采访,照常制作,照常播出。然而,迎接春节到来的轻松与喜悦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也进入“临战状态”。

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编辑记者都谈论起当年的采访与节目制作。正因有了17年前的经验,新闻资讯频道迅速调整,每天保持着至少20条与疫情有关的新闻报道,将信息传达到千家万户。

当城市因为抗疫,人们尽量呆在家里不再外出的时候,记者仍在出行采访,编辑仍在机房紧张编辑制作播出。

2月2日,川台新闻资讯频道的两位记者张艺与姜小军接到省卫健委通知,当天下午1点30分到双流机场集合,跟随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前往武汉。他们的任务是拍摄《四川抗疫纪实》,纪录“逆行”者。

“害怕吗?”

“不。”

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冲淡对疫情的害怕恐惧。他们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担心,也担心家人对他们忧心。

出行时领导变得碎嘴,叮嘱得声音哽咽。同事说着祝平安的话,最终无话可说,拍拍肩,一切尽在不言中。

“什么感觉呢?”

“有点悲壮吧。”

张艺说,特别是看着同行的医护人员。好些人太年轻,口罩之外露出的眼睛还未曾经历过世事的洗礼,分明是一群别人家的孩子。

姜小军和张艺同样年轻。送他们前往武汉的是中国英雄机长刘传健,他是主动请缨。124名医疗队员是从600名主动请战的医护人员中选出来的。英雄机长送抗疫英雄,让所有人激动,斗志昂扬。在两人眼中,这就是新闻。

各有各的战场,各有各的使命。医疗队不知疲倦地奋战在病区。记者用镜头记录着他们,记录着武汉。后方,台里直播连线,把他们的记录及时播报。每天他们紧张穿梭于医院城市,后方也紧张着他们的安全,他们是川台所有职工的牵挂。

他们找到了制作《武汉的一天》纪录短视频的武汉人杨柯。只聊了20分钟,临走,没有握手,只拍了一张合影。张艺说,哥们,我欠你一个拥抱,有机会到成都请你喝酒。

镜头记录了很多人,余莎,24岁的汶川姑娘。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护士,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年龄最小的一个。12年前的汶川地震让这位小姑娘生出了从医的念头。她一直努力着。这次是主动请战去武汉第一线,余莎说,她没有谈恋爱没有结婚,没有负担;她还年轻,如果不幸被感染恢复会比年长的快;而且她是汶川人,她想到一线去出力。

当我们担心年轻一代还不成熟的时候,面对社会需要,面对责任,他们已经有了担当。

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的3号楼被定为隔离病区,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2月5日,张艺随同50多个医护人员进入了东院。

后来在医院门口拍摄的时候,保安人员告诉张艺,不能进入门诊大楼,那里是污染区。张艺没有告诉他,自己已经去过了3号楼。这是难得的拍摄采访机会,新闻人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哪怕危险!

对记者来说,每一个新近发生的事件都是新闻。深夜,从病区返回消毒之后,并不是休息时间。整理素材,编写稿件。当可以休息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绵阳市思安物流有限公司、绵阳安州区心心公益捐献的蔬菜运到驻地,两人再次拿起摄像机、话筒开始工作。

灾难,拉近了人们的心。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好这场战“疫”,重回美好生活。

把武汉的暂停键按下去,让武汉的播放键亮起来。

新闻推荐

快速抢修精心服务保障复工

本报讯(杨亮记者胥江)“杨所长,感谢你们帮我站及时处理故障,让我站能继续生产应急粮食。”“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故障已处理,请你...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