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州区政协建言农村公路建设 既要“通”得了更要“畅”得了

四川政协报 2019-04-12 10:57 大字

“农村路网不完善、技术等级差,政府安排的村道建设项目少,养护经费不足,‘即烂即补’实施难度大……”3月下旬以来,绵阳市安州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全区18个乡镇,就农村公路建设、管护、运营情况开展调研,对“加快农村交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提出意见和建议。

安州区于2017年7月被评为四川省第一批“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示范县。截至去年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投资21.3亿元,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049公里,所有乡镇基本实现半小时直达城区。但全区早期建设的农村公路受资金制约,大多按“先通后畅”的原则建设,存在技术等级差、路面薄、宽度不达标、配套设施不到位、管护不力等问题。

“农村公路由‘通’到‘畅’,关键要解决好管护资金从哪来的问题。”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刘云伟委员认为,目前大多数村组集体经济薄弱,基本上属于“空壳村”,农村公路养护面临资金缺口大、养护经费不足的问题。他建议,区、乡(镇)政府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加大一般预算资金投入,统筹使用各级各部门的涉农资金;要着力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资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一般转移支付基数,切实落实养护资金。

“没有一支相对固定的日常管护队伍,农村公路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目标难以实现。”针对农村公路建得好却管不好,因养护不到位导致农村公路“寿命”缩短的问题,李光涛、钟媛媛等委员建议,建立健全“区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作用;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纳入村级公共事务管理范畴,通过交通管理、治安巡逻、消防安全、城乡综治、社区网格和矫正等“六岗合一”,成立乡镇交管站、村级劝导站,聘请劝导员,常态化开展农村道路安全宣传引导工作,建立起“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

区政协主席赵奎表示,要坚持建养并重,注重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真正实现农村公路建成后既“通”得了,又“畅”得了。

□肖礼 本报记者 张诗若

新闻推荐

车辆乱停乱放 整改

本报讯(实习记者周敏)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长期堆积……近段时间,市民反映给市长热线的问题,经平台督促办理,相关部门及时调查处...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