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800年土陶文化 焕发崭新生机

绵阳日报 2019-03-24 07:30 大字

工人正在制陶

文史专家现场考察

老窑遗址

□本报记者陈荣文/图

安州区桑枣镇花庙村,有着800多年的烧制土陶产品的历史。近日,记者随文史专家,走进这个村落,在瓦砾丛中打捞历史,在传统陶艺工人和现代化陶瓷厂生产线中找寻文化的痕迹。采访中发现,这里的土法制陶土法烧陶,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而且相关技艺和文化的传承绵绵不绝,今天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场

800年陶文化凝成厚重历史痕迹

花庙村,一个深藏于川西北莽莽丘陵中的小村落,尽管坐落在省道成青路边上,可也毫不起眼。近日,记者前往花庙村,了解其特殊之处。

走进村里,村支书邓忠华和正在当地从事文创开发的绵阳龙安旅游文化公司总经理何涛迎了过来,详细介绍了情况。

花庙村其实有个远近闻名的名字“坛罐窑”,周边乡镇群众生产坛坛罐罐等日常用品,当地陶器的生产,历史相当久远。当地村民虽然说不清楚祖辈制陶是哪年的事情,但《安县志》等地方志记载得明明白白,南宋时期就有了。

走进村里,到处可见丢弃的碎瓦片,甚至堆积成小山丘,当地老百姓称为瓦渣坡。这种瓦砾堆,方圆数百米,堆积二三十米高,体量相当了得,何涛说,他曾请挖掘机进行过作业,试图挖出一个类似考古工作“探方”那样的剖面图,以便让参观者直面了解瓦砾堆层层堆积的情况。登上瓦砾形成的小山丘,一股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

走进瓦渣坡形成的小土堆,因为无法耕种,上面长满了荆棘灌木和大量的荒草,偶尔有几株能成材的树木。不过,一起前往考察的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唐光孝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于江,却眼睛放光,连说“了不起了不起”。他们边指给记者边说,哪里是阶梯窑,哪里是龙窑,哪里是现代窑……

据唐光孝分析,现在地表能看见的,绝大多数都是清代的遗存,至于明代以前的,应该深埋在更深的地下。中国陶瓷,自宋代以来就在全世界久负盛名,欧洲国家甚至以瓷器的英文名字“China”称呼中国,如果花庙村的地下真的埋藏了大量南宋以来的陶瓷碎片,岂不是很值钱。对于记者的提问,于江笑道:“老的碎片值钱,也要看是不是真正的瓷器碎片才值钱,日常用品的土陶器残片不值什么钱。”原来,陶器和瓷器虽然都是泥土抟成、装在窑中、烈火烧成,决定它们根本不同的,是烧制时的温度,一般600-800°C的成陶器,1200°C以上的,才能成瓷器。陶器粗糙似砂砾,瓷器温润如玉。它们留下的瓦砾也是天差地别,一片青瓷一片玉,而陶器的残片,只能丢弃。

回眸

制陶老艺人讲述昔日苦难与辉煌

在花庙村,制陶烧陶出售陶器,是祖祖辈辈相传的手艺,村民只要是男性,从小就得学制陶技艺,当然也有女孩学习制陶的。

在村里,记者采访了年近八旬的邓先乐老人。老人说,自家的祖上300年前“湖广填四川”来到四川安县桑枣园的花庙子,插田为业,开荒种地。无意之间老祖宗发现了当地废弃的“坛罐窑”和大量适合制陶的黏土,估计当时的老祖宗们来自故乡,本身就会一点烧制砖瓦和坛坛罐罐等陶器的手艺,渐渐地当地陶业就发展起来了。在邓先乐老人的记忆中,花庙村的窑场,有邓家、曹家、王家等几家大户,有10来个窑口,窑工数百人,花庙村出产的陶器产品销售网除安州本县外,还覆盖了绵阳、德阳、绵竹、北川、茂县等地。

邓先乐老人告诉记者,自己10来岁就到窑场做工,做些砍柴、踩泥等粗活,年龄大点就能学到做红碗、泡菜坛盖等初级产品,后来慢慢学会了酒罐、油壶、菜坛、米缸等产品,也掌握了观火等技术。

当然,在学习制陶烧陶技术的同时,花庙村的男人们还得学会当“挑子客”,挑上自己烧制的陶器走乡串镇进行叫卖。邓先乐老人至今记得挑着陶器去绵阳那边售卖,卖完了就从丰谷井挑担盐巴往桑枣秀水走,从丰谷井出发,走到皂角铺才天亮,挑担走一趟要两夜三天,吃了很多苦。

据桑枣第一小学的退休教师赵华德介绍,花庙村出产陶器的历史悠久,还留下了一些讽刺财主为富不仁、窑场工人善良勇敢的传说故事。据赵老师研究,花庙村这个地名,应该在明代就有了,当时的花庙,确实有一座庙宇,是当地窑工及家属祈福的场所。

新生

现代化陶瓷厂与文化创意两条腿走路

如今的花庙,仍然有一座窑场在生产,不过已经建成现代化的陶业公司,邓忠华也是负责人之一,窑业公司承担了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务工的职能。而绵阳龙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也应邀而来,在花庙村坛罐窑建立了陶艺体验基地。在与体验陶艺的社会人士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对(陶艺)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肯定。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陶艺体验基地,花庙村的老艺人纷纷来到现场,和前来体验的游客进行交流,演示了技艺。老人们希望,龙安文旅能通过陶艺体验以及陶艺传习的方式把这些古老技法传承下来。这些老艺人已是60—80岁的老人,都乐意成为游客们“玩陶艺”的技术顾问,随时与来体验的陶艺爱好者进行交流和指导。在民间手工艺逐渐被现代化工业生产取代的大背景下,花庙土陶艺人仍然坚守和传承土陶制作技术。为让更多的人了解,感受这项传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花庙村开设了陶艺体验、陶艺传习、陶艺文创和以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等项目,这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而在记者采访时,唐光孝也认为,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花庙的古陶瓷遗址具有开发和利用的潜力,柴窑和相关的技艺具备了制造高端陶瓷艺术品的条件。于江特别提到了那几乎取之不尽的瓦砾,认为这些瓦砾经过清洗和打磨,可以在上面加入书法、篆刻、雕花等,制作成颇具情趣的艺术品。

目前,龙安文旅已经把以遗址为中心的近19亩林地流转到手,结合花庙陶业的现代工艺制造流程,将陶艺体验基地打造一个集遗址科考、现代工艺生产流程参观,陶艺体验与老艺人交流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来自游客,特别是通过研学旅游,中小学生的春秋游,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花庙陶文化的魅力。

新闻推荐

安州城市环卫步入“机械化时代”

本报讯(陈泓光胡佳佳记者安峥)过去,安州城区环卫工人靠着一双手加上一把扫帚、一辆人力三轮车为城市“梳妆打扮”。如今,一把...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