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建起“扶贫车间”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1-25 05:33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唐巍

这些天,绵阳市安州区的乡村异常寒冷,然而,塔水镇龙桥村的“扶贫车间”内却是暖意融融。

“2018年在公司挣了3万多元,活儿轻松,又不用出远门,生活更有盼头了!”1月23日,该村34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汪忠春麻利地用机器筛选着花椒。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缺乏技术,汪忠春前几年种的核桃树和魔芋都亏损。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大鑫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进了村,给他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帮助他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促进当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2018年5月,安州区首个“扶贫车间”在大鑫丰的塔水龙桥基地建立起来了。车间建筑面积共3600平方米,主要做调味品加工、粮食加工、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生产与分装。公司通过土地入股、高产分红、劳务酬金、政策奖励等组合配套模式,解决周边贫困户增收难题。

走进大鑫丰的 “扶贫车间”,阵阵浓郁的青花椒香味扑鼻而来,只见工人们正在进行烘干、杀青、筛选、分装包装等工作。今年3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宝春进 “扶贫车间”才几个月,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技术骨干。如今,他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

陈宝春在外地打过工,近年来,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他便回家务农,做些简单农活维持生计,以方便照顾父母。去年“扶贫车间”建立起来后,在村干部的帮扶下,陈宝春走进车间干起了“花椒活路”。不管是田间地头的管护工作,还是车间内的技术工作,他都尽心尽力,边学边做。越干越顺心的陈宝春信心满满:“‘扶贫车间’让我有了过上好日子的底气。”

除了在车间务工,陈宝春自己还种植了11亩青花椒。更让他开心的是,种植青花椒的收益去年也有4000多元,且种苗、化肥等都由大鑫丰免费提供。

据区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崔行富介绍,大鑫丰的“扶贫车间”可吸纳200多名贫困户就近就业,每人每月收入2000多元,按照每年务工6个月计算,每户可增收1.5万元以上。

“我们会不定期免费开展青花椒栽培、采摘技术及采摘后期管理等就业培训,提供种植技术、青花椒烘干设备等支持。”大鑫丰公司董事长向爱华告诉笔者,对于因病、缺技能、残疾等不同情况,公司因人而异设置了采摘、分拣、包装等20余个岗位,并优先提供给愿意加入的贫困户,鼓励他们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每年按一定比例参与分红。

自“车间”建立以来,共带动140户农户人均增收20%以上。

新闻推荐

滨河北路工程有序推进

本报讯(记者李春梅/文蒲滔/图)正在施工的滨河北路工程,由涪城区、安州区、高新区分段建设。近日,记者来到高新区段看到,现场正...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