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六项非遗升级省级非遗项目及扩展项目

绵阳日报 2019-01-05 07:30 大字

白马毡帽擀制技艺展示

聋派指画传人刘准

铁索飞渡

日前,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单。绵阳市6个项目上榜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扩展项目名录。

□仝青本报记者彭雪文/图

在省政府公布的这批项目名单中,绵阳市的“太极五子衍宗丸制作技艺”、“聋派指画”、“白马毡帽擀制技艺”、“铁索飞渡”等四个项目被认定为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单戏”、“四川绿茶制作技艺(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聋派指画又称“指墨画”、“手指画”,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是用手指和手掌蘸墨代替毛笔作画,从心到手,直接入画,所以很能传神、写意,别具一格。由于手指、手掌不善吸水,又不善于大块面涂抹,所以指画大多以块面凝重、厚朴、粗犷、率直、线条坚挺、奇伟神趣的风格在画坛独树一帜。第四代传人刘准不断创新技法,受人追捧。聋派指画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刘准的曾祖父系清末著名聋派指画大师刘锡玲。

在平武,白马毡帽擀制技艺代代流传,白马族人男女老少都要戴白色的盘形毡帽,帽上插一支或数支白鸡毛。擀制白毡帽系纯手工技艺,有多道工序,其材料是白山羊毛。毡帽成型后,在上面排缠红蓝两色细线,再在线与帽沿之间插上白色公鸡的尾羽,有的女帽插有金色的金鸡毛或红色的松鸡毛,再缠一匝小铜铃作装饰。白马毡帽在中华民族的服饰中极具特色,带有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与民族特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极具艺术、文化价值及民族与民俗研究价值。

江油窦圌山铁索飞渡的重要载体就是横跨三座山峰的铁索桥。铁索分上下两根,分别为手链和脚链,手链为160环,脚链78环,近40米长度。铁索飞渡传承人杨海平独创的表演已成为窦圌山一个重要的景观。

太子五子衍宗丸的炮制及制作技艺由蔡行恭、杨邦义等五代人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来。由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覆盆子和车前子五味中药材配方,经过传统技艺炮制、制作而成,称之为“种子方”,是久负盛名的补肾良药。

而入选扩展名录的被单戏,系安州区被单戏。起源于明嘉庆年间,因帷幕使用床单之类而得名。表演时将桌子四角绑上四根竹竿,然后再将一块被单一样的布围住竹竿成了被单戏戏台。演员的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套入空木偶的衣袖、头像,通过这三个手指头的活动进行动作表演。同时,演员可变换声腔演唱,同时变换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声效演唱。安州被单戏传人皮正全是四川省著名被单艺人巫加喜的传人,常年在乐山、眉山、安州、北川、绵竹和江油一带农村演出,获粉丝无数。

北川羌族罐罐茶制作技艺原名古羌茶艺,其手工茶在羌族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茶树在北川羌族地区高山上自然生长,茶农们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摊晾、杀青、揉烘等,经过十几道复杂工序,全部靠手感掌握炒制中的温度,再采用白炭烘焙制作,保证茶叶的香气纯正,成为口感很好的茶叶。羌族人在婚礼中有“摆茶席”的风俗,以隆重的礼节祝福新人和招待迎亲队伍。

至此,绵阳市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7项(其中“羌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初选名单),省级代表性项目42项,市级代表性项目18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0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3人(已故1人),省级传承人33人,市级传承人137人,县级传承人496人。

新闻推荐

因“特”施策 安州雎水镇人大开展“三进”活动

本报讯(姚君)今年以来,安州区雎水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结合镇情特点,以人大代表“三进”活动为载体,搭建代表履职...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