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 让法治“融入”百姓生活

绵阳日报 2018-12-05 08:06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灵越安峥)加强法治氛围营造,建设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是依法治省和“七五”普法的重要要求。要普法,离不开创新办法。

“要多学习、守法律……”日前,安州区雎水镇白河村的法治院坝上,一场关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院坝宣讲会如期举行。台下,近百位村民代表围坐在整洁的院坝中;台上,镇干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耐心讲解专项行动的意义以及黑恶势力类型,帮助大家增强辨别黑恶势力的能力。

会后,村民们围在院坝的法宣橱窗前,争相阅读刚刚张贴的扫黑除恶的宣传资料。浓浓的法治氛围,在白河村涌动。

这样的院坝宣讲会在安州早已是惯例。近年来,安州着力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用心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到群众生活中、文化建设中、社会发展中,构建起纵到底、横到边的法治宣传全覆盖体系,法治文化建设在该地亮点纷呈。

“要实现法治宣传全域化、经常化,就要和老百姓的生活融入在一起,”区司法局局长冯德强表示,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按照《安州区“七五”普法规划》,安州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根本,抓法治建设特色创新项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方位宣传,强化群众学法的有效性。

去年底,全区首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绵阳汽车产业园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安州工业园区正式“展开”怀抱迎接游客。

“我们以辽安公园为承载平台,利用辽安公园原有的地域、环境和人气优势,在不改变公园原有自然景观和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增建了许多法治文化元素装饰,”冯德强表示,通过各类宣传载体与公园的完美融合,形成一条条文明风景,既保证了美观,也展示出主题思想,使在公园散步、休闲的企业员工和居民感受到法治安州建设的浓厚氛围。

记者走进公园看到,公园的原貌没有改变,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沿着公园小路的周边,依次多了许多普法宣传栏。同时,形态各异的法治宣传标识牌,也令游客感受到法治相伴左右。

不仅普法宣传栏,最为吸人眼球的还有新增的大理石雕刻法典,灯柱法治警句,汽车造型花插、铁艺法制典故等法治文化元素,这些充满创意的装饰上,都刻着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知识,让人真正看到法治无处不在。

新建宪法主题文化公园、兴仁乡“法治文化小镇”、乐兴青龙村法治文化广场……一个个极具规模和主题色彩的法治文化阵地在安州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从农村到城市,从大街小巷到企业学校,安州各地法治文化阵地也在创新中不断延伸,打破过去教条式的标语和艰深的文件内容,让法治文化阵地焕发生命力、吸引力。

与此同时,安州还聘请法律顾问,设立道德法治讲堂、农民夜校法治宣传点,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送法进企业、车间、班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建设以12348中国法网、四川法网为核心,“绵阳司法”“法治安州”微博、微信公众号为补充的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法律服务新模式,让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在线办理法律服务、进行人民调解、接受法治宣传。

据统计,“七五”普法以来,全区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800余场次;建成法治文化阵地50余处。目前,全区已被命名的国家级法治示范单位2个、省级法治示范单位3个、市级法治示范单位67个。

新闻推荐

清泉初中英语教师喜获学科技能大赛特等奖

本报讯(杨超)近日,安州区教师教学技能英语学科决赛中,来自安州区清泉镇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师罗如双喜获本次赛事的特等奖。通过...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