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绣花针” 破解“插花”式贫困

绵阳日报 2018-10-24 07:48 大字

丰收的万寿菊

□邓开来本报记者李灵越文/图

秋日午后,阳光煦暖。迎着和煦的微风,行走在安州区永河镇永兴村,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村组道路如中枢神经一样串起村里的家家户户,路上小车、摩托车来来往往,到处一派生机勃勃喜人景象。

“为了村庄发展,我们可是琢磨了不少路子!”永河镇党委书记廖波说,全镇“插花式”贫困问题突出,朝着脱贫攻坚不落一户一人的目标,该镇不断完善“四精准”“三跟进”“三带动”“4+3+3”脱贫攻坚模式。

去年,32户85人贫困户成功“摘帽”,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已顺利通过区级验收。

“四精准”

啃下插花式贫困硬骨头

永河镇有贫困户244户,插花式贫困突出。“对于这种类型的贫困,‘大水漫灌’式的方法往往不适用。”永河镇副镇长王俊锋说,永河镇以精准为重点,精简创新出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帮扶结对、精准帮扶举措、精准帮扶管理“四精准”。

“在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后,我们发现,缺少劳动能力是贫困出现的主要原因,他们并非不想发展,而是有心无力。”王俊锋介绍,永河镇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建一张“安全网”,全镇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场镇单位负责人每人联系帮扶2至4户贫困户,进行贴心帮扶。

“通过精准识别、结对、帮扶,效果出来了,这时要注意的就是管理。”掏出一张方方正正的“贫困户明白袋”,王俊锋告诉记者,明白卡简单而言就是贫困户的“微型档案”,有了明白卡,对个人档案动态管理,对实现脱贫的销号存档,为精准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跟进”

多方携手构筑脱贫合力

永河镇金花村,金花蔬菜专业合作社。秋日暖阳下,一顶顶白色塑料大棚整齐排列,瓜果飘香。掀开大棚门帘:南瓜、西瓜嫁接的“混血儿苗”盈盈绿绿,充满生命力。

专合社理事长薛兴全笑道:“咱们大棚都是新技术,嫁接出来的瓜果品质好,价格也合理,十分受欢迎,利润稳定在40%左右,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余元。”

“经济能人的效应很大。”王俊锋说,通过产业发展,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想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王俊锋介绍,该镇让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全镇12个村组建专业合作社20余个,合作社采取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户生产资料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分红增收。专合社紧靠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则加大改革成果转化,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扶贫效益。

“三带动”

增强带动能力扩大致富效应

持续增收要依靠产业。“每个村有每个村的情况”永河镇党委书记廖波说,“咱们鼓励60余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177户贫困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眼下正是丰收好时节。走进永河镇安罗村万寿菊种植基地,千亩菊花竞相开放,金灿灿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生姿,十分壮美。

“今年,我们以合作社为牵引,采取‘农户订单种植、公司保护价格收购’的方式,种植万寿菊花。”廖波说,由安罗种养殖合作社为中心集中发展,带动全镇320余户农户种植万寿菊,吸纳全镇约5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种花、摘花、运花等途径实现本地就业。

不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该镇还由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实行统一供种、收购、培训、销售,实现企业农户双赢。同时,通过就业带动、资产收益带动,通过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务工收入。

目前,“三带动”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近50余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安州区秀水中学启动教师技能培训

本报讯(黄荣桃王成)10月15日,安州区秀水中学特邀区教育专家张盛明,对全体教师开展了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旨在让全体教师立足...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