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足球陪伴乡下娃﹃破门﹄

四川日报 2018-05-11 08:05 大字

《破门》剧照。 峨影供图

《破门》剧照。 峨影供图

《破门》剧照。 峨影供图

□本报记者杨琳

5月11日,以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的电影《破门》将公映。影片讲述了一支山区留守儿童足球队的师生不畏艰难困苦,通过足球训练和比赛的方式,逐渐走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阴霾,迎来崭新机遇和生活的动人故事。该片由上海电影集团、中海外大德华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华世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绵阳宏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足球帮孩子们走出心理阴霾

2017年1月,在“花样年华杯”全国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请赛上,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获得亚军。媒体纷纷将目光对准了这支来自偏远山区的球队,并冠以“黑马”之名。

电影《破门》的起源也是来源于这则新闻。“这世界哪有什么黑马,黑马不过是在外人不知时历经失败、千锤百炼出来的。”川籍编剧许波接到创作任务,带着这个想法,来到了迎新乡,她得知,10年前那场特大地震,是这支足球队发展过程中永远避不开的一环。

走访学校、乡村、人物,许波一开始并不顺利,因为很多人不愿意对陌生人讲述10年前的伤痛。比如,片中喜哥的原型马顺洗,一开始不愿与许波聊天,许波有过支教经历,了解基层教师,于是她“赖”着马顺洗,还给孩子们上课,他们才逐渐熟络起来。

早在2006年,马顺洗提议建立一支校园足球队,以竞技体育帮助留守孩子远离孤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在学校和家长的努力下,迎新小学足球队应运而生。球队组建初期,由于缺乏硬件设施,学校的水泥地操场成为了孩子们的足球场,马顺洗找来焊工在操场边上焊了两个铁架就成了球门。10年前的地震,并没有震垮迎新乡小学足球队员的心,孩子们迅速凝聚在一起抱团取暖,通过训练、对抗、比赛,来抚平心灵的创伤,也帮助他们收获了自信。

在原型的基础上,许波重新创作了一个故事,希望通过电影传递出“你永远不会独行”的精神力量。

《破门》含义让观众自己定义

在影片《破门》中,新明小学新来的老师喜哥给荒废体育课多时的孩子们带来了足球和新的视野。在踢球的过程中,孩子们建立了自信,从胆小内向变得开朗乐观。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骤然来袭,新明小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们的心灵遭受重创,也是喜哥,带领他们再次参赛,孩子们在赛场上通力合作,依靠不服输的信念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绝地反击,治愈了在地震中受伤的心灵。

影片中,喜哥在河滩球场上建立了一座足球之门,这是队员们的梦想之门,更是一道治愈的“心灵之门”,对孩子们来说,成长路上遭遇瓶颈时,时刻都需要“破门”的勇气。许波说,电影中的喜哥,不仅仅是马顺洗人物形象的呈现,更是许许多多乡村基层教师的缩影。

影片选角,原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找职业演员,另一个是找素人(即业余人士)。最终,主创团队选择了故事原型马顺洗和素人出演。导演徐耿曾经对马顺洗说,如果是表演,他连普通演员都演不过,但在电影中做自己,姜文都演不过他。

许波说,《破门》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作为四川籍编剧,许波对这部影片的创作是真心付出了感情的。在许波看来,《破门》所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不仅有足球,还关注了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至于《破门》的含义,都在故事里,就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想让观众自己去定义。”

新闻推荐

如何看待灾区“二三一”产业结构

读数2017年,灾区产业结构数据39个重灾县13.2∶45.9∶40.910个极重灾县12.2∶48.2∶39.5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相比2008年,灾区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但从数据来看,依然保持着“二三一”的产业结...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