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社·雎水踩桥 四川绵阳安州雎水再现“清明上河图”场景

西南商报 2018-03-21 04:32 大字

[摘要]四川绵阳安州雎水再现“清明上河图”场景

□张祖强 张敏 唐巍 本报记者 王金虎 文/图

雎水踩桥是民间自发的大型踏青闹春、拜桥祭祀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立春后第5个戊日举行,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每年踩桥人数可达20万人次。2012年,中国春社·雎水踩桥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2017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价值节庆”活动后,安州区雎水镇太平桥的声名远播,对雎水镇及周边乡村旅游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雎水踩桥的盛况,也被誉为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16日,在舞蹈《盛世欢歌》、男女对唱《踩桥歌》、戏曲舞蹈《百花争艳》等暖场节目过后,绵阳市安州区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安州区雎水镇隆重开幕。同时,“中国春社·雎水踩桥”巡游祭祀仪式也隆重地搬上了雎水镇太平桥。

在伴随着击鼓和吹笙,由狮子、龙灯、彩莲船、莲萧、唢呐等组成的民俗表演队伍围绕雎水关绕行一周后,祭祀仪式在太平桥庄严举行。

“掸尘、盥手、敬巾……”鼓乐齐鸣,大家肃穆而立,主持人在桥中间即位。主祭和陪祭一一按照流程操办,动作娴熟,仪态威严。

“我叫龚定芬,昆明人。昆明没有这种踩桥活动,觉得活动很有意思。今年是我第二次来雎水镇参加踩桥活动。从去年探亲得知有这个踩桥活动,便把探亲的时间安排在踩桥节前后。”一位穿着艳丽民族服饰的老年妇女立在人群,用不太流畅的四川话告诉记者。

当天,川剧变脸、安州雎水本土被单戏、娃娃拜师、金钱板等非遗文化展演,吸引了若干群众围观叫好,观众在尽兴欣赏表演的同时,又得到了非遗文化的熏陶。糖画、吹糖人、面塑、红酥、张包蛋、谷花糖、无花果等“非遗”产品及“安州造”特色商品集中展销为游玩群众提供了吃—玩—购等一站式体验。

俗话说:好戏还在后头。

17日,川西北一年一度的民俗盛会——“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拉开大幕,来自成都、德阳、广元,以及绵阳及周边县市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上睢水关的太平桥,热闹场景盛况空前。

当日上午8时左右,雎水场镇街道早已拥挤不堪,河的对岸,半山道上卧佛寺旁人流穿梭,而飞架于雎水南北之间的太平桥上早已成为了人的海洋,丢药钱、拜干爹、祈平安……男女老少们争相表达着心愿,在桥上走三个来回,希望免去来年的灾难。而遍布在路口、河道、桥两侧的安保执勤人员,正全力维护着现场秩序,确保踩桥平安。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不再一天想到怎么填饱肚子了,人的思维也发生了改变,对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也进行了挖掘。不但丰富了自己,还可以教育后人。虽然踩桥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也挤得很,但一到踩桥时间还是想来,而且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我踩都没有咋踩到桥,就从桥那头到了这头,纯粹是被架起在走。”从成都过来的晋女士告诉记者。

在尊重原有风俗的基础上,今年在太平桥两岸设立了3个衣物回收换购点及募捐箱,由志愿者鼓励并引导前来踩桥的游客将旧衣物换成硬币,再将硬币募捐。现场,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桥上“乱丢”的现象较以往减少了许多,不少游客纷纷采用更加文明、环保的祈福方式,主动将带来的衣物交到换购点,再将硬币投入“许愿池”。

记者在现场看到,雎水河的两岸,如潮水般的人流绵延了数公里,河滩里,小商小贩叫卖声、游客的嘈杂声响成一片,上演着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据了解,本次旅游文化节以“美丽乡村欢乐行”为主题,以“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活动为主体,还将陆续开展安州区第五届“花城果乡”杯桥牌公开赛、红花源梨花节、幸福七里第二届桃花节暨首届桃花灯会节、“梦幻钓场”白水湖——中国舟钓路亚公开赛等一系列极具安州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活动。

新闻推荐

绵阳市消委系统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联系方式

绵阳市消委会绵阳市一环路南段213号市工商局5楼0816—123150816—2626315涪城区消委会绵阳市跃进路北段34号0816—2686336游仙区消委会绵阳市游仙区华兴南街4号0816—2966315科学城消委会绵阳市...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